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記者韓曉)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環境生態保護,成為很多人最為關注的話題。近兩年,中央下足力氣,對農村生態污染和人居環境進行整治。2017年以來,我國多項環保政策落地,為改善農村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近20項大大小小的環保政策中,農村垃圾處理、水十條、土十條,解決了潛藏在農村中的環境問題,而一貫嚴格的中央環保督察機制,也成為保障環境的一道安全屏障。
遵義市湄潭縣偏巖塘村是當地打造的首批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之一。迎著桃花江,背靠仙谷山,這里因山取勢,建起了一片黔北民居。2016年這里接待全國各地的游客7.5萬人。隨著游客越來越多,如何保持村莊干凈整潔也成為當地重視的一大問題。
一大早,村民們便帶著自家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來到再生資源回收站,通過分類稱重兌現積分,再兌現生活日用品。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居偏巖塘組村民鄒火東:
鄒火東:我們這個地方的瓶子廢紙,也可以拿到可回收站,積分兌換東西,為我們這個地方打造了美好的環境,也給小孩從小培養了環保意識。
為了提高村民對垃圾管理的積極性,偏巖塘于2016年,為每家每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對于村莊垃圾治理,縣里還配置了11個統一的地埋式垃圾桶。每個體積5立方米,可以容納一噸垃圾,每天由縣里統一進行深埋處理。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偏巖塘一幢幢白墻青瓦的房屋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如今,就連那些曾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客棧,實現了“養家不離鄉”的愿望。湄潭縣魚泉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守東:
陳守東:我們偏巖塘通過對污水的集中處理和垃圾的分級管理,有效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讓整個村莊變得干凈整潔,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儼然一幅美麗的田園山水風景畫,下一步我們將這些經驗在全街道進行推廣和完善。
遵義市湄潭縣對農村垃圾的整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今年,國家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對此,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朱啟臻表示,垃圾處理,正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最難啃的“硬骨頭”。
朱啟臻:農村的人居環境最近幾年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但是有幾個讓大家頭疼的問題。比如垃圾的收集處理,最近垃圾問題變得嚴重起來了。解決起來比較難。
朱啟臻表示,想要確保治理成果長期保持成效,必須要讓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適應老百姓的需求。這樣,農民群眾才愿意參與其中。
朱啟臻:比如對于垃圾問題,我們不能用城市的思路來解決,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垃圾有效利用,那么怎么讓這些垃圾利用起來,我們應該向傳統的農村尋找智慧,比如我們最近提倡家庭農場,家庭農村可以實現種植和養殖業結合,生產和生產的材料就可以循環起來了,垃圾就得到了有效利用。
當然,要改變農村的環境污染,最需要的是政府的監督!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2016年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率先在河北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試點。15日,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預計結束入駐。至此,中央環保督察對全國各省區、市實現全覆蓋。開展兩年來,環境問題出在哪里,督察利劍就指向哪里。
在浙江湖州,困擾大銀山村民數年的“企業偷埋病死豬”的情況在督察組接到舉報后就得到了重視,目前當地政府已開始加快進行處置與追責。在山東淄博,華鵬紙業廢氣、廢水污染突出,已被責令停產搬遷。淄博市委書記周連華現場勸導企業負責人的心里話,也道出了地方“償還欠賬”的決心。
周連華:你付出的這個代價,是因為前些年你對環境的影響太大了,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很痛苦,但是咱不弄,這個坎就走不過去,不要寄希望于再捱幾天,下決心。
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已經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問責人數達到15519人,僅正在進行的第四批中央環保督查處罰金額超過2.8億。“邊督邊改、限時辦結”的要求更使得不少長期污染環境的“老大難”環境問題得到了高效解決。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魏永剛認為,問責要發揮作用,就要“問”到人。只有讓每一件事情都有具體的人來負責,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更大成績。
魏永剛:河北保定市對環境整治不力的官員進行問責,而且通報問責13名相關責任人。這些干部是因為對環保督查結果交辦不力而被問責的。這一方面說明保定市對環保問題是動真格的,另一方面也為環保問責開了個好頭,值得各地效仿,也是對那些環境還存在問題地方的干部一個警示。這幾年,“問責”的事情越來越多,問責要問什么責,問誰的責,這是最關鍵的。問責要發揮作用,就要“問”到人。只有讓每一件事情都有具體的人來負責,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更大成績。
當然,對于農民來說,環保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治理。今年6月,《水污染防治法》完成大修,并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與原法相比,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作出了55處重大修改,涉及河長制、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飲用水保護、環保監測等內容。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魏永剛指出,新版《水污染防治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實現水污染防治上的“城鄉一體”。
魏永剛:這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55處重大修改都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訂的內容有不少涉及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的。這順應了城鎮化發展的新形勢,既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水污染防治法就是要把城鄉都“管”起來。
魏永剛認為,新農村建設正從前幾年的刷白墻、掃街道,向改廁改水等農村居家方式轉變邁進。在鄉村美起來、民宿多起來的同時,農村污水處理也成為一個迫切問題。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提出了修建下水道、集中處理污水等基礎設施要求。水污染防治必須城鄉一個標準,尤其要關注農村生活方式轉變所帶來的污水防治要求。
魏永剛:這次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明確了國家應支持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推進農村污水、垃圾集中處理,地方政府要規劃建設農村污水和垃圾的集中處理設施等,都體現了對農業和農村污水防治的重視。我們相信,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必將有效促進農業和農村的水污染防治,走出污水處理難的鄉村將更加美麗。
除了水,良好的土壤環境是農產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人居環境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9月,環保部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土壤污染防治法》,此次《防治法》對農業生態保護中“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又一次進行了強調。鄭風田表示,和過去相比,此次《辦法》更加強調了對“新污染”的責任承擔,這對未來農田污染的防控工作將非常有好處。
鄭風田:過去土四條就提出誰污染誰治理,這次我們也同樣強調。誰污染誰治理這個原則特別好,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確實還有一些細化的問題,怎么去解決過去的歷史遺留問題,怎么防止和管控未來新的污染的發生,我想在具體過程中還要再思考。過去的污染我們再去找可能比較難,這次強調的是新污染。過去這一塊不受重視,過去我們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污染的土壤去找責任人,就找不到人了;或者污染的企業沒有經濟能力負擔這些土壤的修復工作,最后導致讓政府去兜底,讓社會去買單。所以我覺得這個文件的出臺對我們的耕地保護有非常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