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8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鄉村文明的載體。近年來,廣大農村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完成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
但是,現在農村一些地方不良風氣盛行。比如:天價彩禮讓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讓人“還不起”;比如“黃賭毒”禁而不絕,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等等。針對這些不和諧的現象,許多地方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和巧妙的辦法,鄉村的民風民俗重新煥發出了風清氣正的面貌。
中國鄉村之聲推出系列評論節目《阿朗速評——移風易俗除陋習,鄉村處處樹新風》,由中國鄉村之聲主持人阿朗為您評說。
阿郎:這幾天已經有在外打拼的朋友陸續回家過年了,春節的臨近、是家的的聲聲呼喚。可最近有位聽眾告訴我,她有點不太想回家。她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村里人,但是上學、打工在外也闖蕩了7、8年,現在回到老家有點不太適應了。比如,洗澡不方便,廁所是旱廁,村里的臟水流的哪哪都是,垃圾堆的連個下腳的地兒都沒有。這姑娘告訴我,這話她都不敢和爹娘說,怕挨罵,怕說自個忘本。您說這是忘本嗎?
我打小在農村長大,現在也經常去農村。孩提時候的農村,特別美麗。但后來的一段時間,有些農村讓人傷心。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房屋亂建,曾經美麗的鄉村消失了......臟亂差千萬不能成為農村的代名詞!農村要美,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里子、面子咱都要美!可如今農村可有了大變化:
忙乎了一年,在外打工的湖北襄陽張家集鎮邵棚村村民邵改清也趕回家和家人團聚,準備過春節了。離家一年的光景,這村里的變化是真不小。聽著廣播里各地農村的可喜變化,邵改清和工友們也忍不住在村里四處參觀:
邵改清:我感覺到非常高興,環境整治,各方面非常舒適,特別是在外邊打工務工回來的,感到家鄉變化非常大。我覺得邵棚村現在建設搞得真的不錯。
邵棚村以前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屋前屋后的垃圾堆成山。如今的邵棚村修通了村組水泥路,全村農戶家家通車。一盞盞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筆直挺立,2000棵香樟樹矗立在村莊。村里還改造了村辦公場所和村衛生室,新建了藏書上萬冊的農家書屋。
環境美麗、書香悠悠,如今的邵棚村人是相當的自豪!環境變好了,如何保持是個大問題?云南玉溪窯房村男女老少人人都是保潔員,村民們用手中的掃帚和頭腦中的環保意識讓“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成為了這個大山深處小村莊最好的注解。
74歲的李留存老人每天伴著鳥鳴開始她一天的保潔工作:
李留存:每天太陽出我就起來掃地了,一天掃兩遍,掃掃干干凈凈的,老老小小出來,衛生也好點。
窯房村有農戶668戶2376人,自2014年起開始試行垃圾分類處理,村委會給每戶家庭都配備了兩只垃圾桶,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村里的公共區域由保潔員專門打掃,生活垃圾由清運員定期統一送到垃圾場處理。看著村里的可喜變化,窯房村黨總支書記?岳良感慨,美麗村莊的維護不僅僅靠制度約束,更加重要的是村民們住在如畫的村子里,已養成了隨手撿拾垃圾、自覺維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岳良:通過這兩年效果比較好,原來垃圾一個星期要拉幾車,現在一個星期一次一個小組一車都不滿,村民的自覺性提高的多了。
村民意識提高、自覺維護環境自然是好事。想想國家下大力氣治理農村環境,如果硬件改善了,思想跟不上,這個辦法不妨試一試?
江西新余積極嘗試垃圾有償回收模式,在莊上村設立了首個“垃圾回收兌換站”。
250個塑料袋換一袋洗衣粉、15節舊電池換一個學習本、40個易拉罐換一塊香皂……這是貼在垃圾回收兌換站的墻上的兌換回收單。兌換站的貨架上,擺放著臉盤、肥皂、洗潔精等日常生活用品。
村民劉愛蓮也趁著過年大掃除,將家里收拾出來的垃圾拿了過來:
劉愛蓮:爛衣服(等)破爛東西不要的都拿到這來換。
“以物換物”、“變廢為寶”,這妙招一下子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都是勤儉節約的莊稼人,誰不愿意讓每個物件都能有用呢?
村民們絡繹不絕,兌換回收站負責人付雄貴這幾天可真是忙壞了:
付雄貴:我們這個垃圾兌換站看起來村民積極性還是蠻高,環境衛生搞得好身體就會更健康,生活水平也更提高了。
為了讓農村環境變美,還得長長久久的美,這各地的辦法還挺多!但我國城鄉垃圾亂排亂放、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等現象依舊多發,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垃圾山”、“垃圾圍村”還比較多見。這臟亂差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據統計,2015年我國有400多萬噸包裝垃圾中,膠帶長度就達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這些膠帶如果填埋處理,實現自然降解需要100-150年。人得呼吸、土地也得喘氣啊!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原有的具有強大環境自凈能力的自然循環被破壞了,這修復起來需要時間!
化肥農藥的濫用、企業的排污等等都讓農村的環境不堪重負!2016年年底,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指出要因地制宜開展治理,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鼓勵就地資源化,加快整治“垃圾圍村”、“垃圾圍壩”等問題。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繼續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建制村13萬個。
國家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力度和決心,強大而又堅決!這環境治理更是人心治理!村后青山如黛,村前綠樹成蔭,村中一棟棟新居錯落有致,村外一條條水泥路通向遠方。村里,入學孩童活潑輕盈的身影擦肩閃過,勞作打工的年輕人朝氣蓬勃,頭發花白的老人圍坐一團曬著暖暖的太陽......這是多么和諧的一幅美麗鄉村的畫面!這樣的鄉村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