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影院人氣恢復,商場、超市人聲如潮。疫情沖擊后的八天長假,充滿著熟悉的“人間煙火”味,見證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的“元氣滿滿”,更承載著家國圓夢、同享小康的沉甸甸幸福感。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長假中,電影《奪冠》正在熱映。改革開放以來,女排精神激勵著國人奮進前行,已經沉淀為一種精神底色,每每引起人們心底最強烈的共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圓滿收官,奮進新征程正在開啟。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家庭在品味幸福的同時,更能體會到奮斗的艱辛磨礪,也更會砥礪接續奮斗的執著信念。
幸福是個“同心圓”。同心同行,才能繪就共同向往的美好生活新圖景。上下同欲,就會邁過奮斗征程上的溝溝坎坎。國慶長假前,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標志著安徽站在改革開放的又一個新起點上。人心思進,更應乘勢而上,只爭朝夕。以拼搏實干凝聚前行動力,以敢闖敢試點燃熱情活力,以敢干事、愿干事、把事情干成作為“硬核”導向,在崇尚實干、務實開拓的良好社會氛圍中,讓更多人靠勤勞雙手書寫出彩的人生。
通往幸福和理想的路,從來不會順風順水。于個人而言,身處快速變化和進步的社會中,知識的更新、技能的儲備乃至堅韌的意志,都是打開未來之門的必備鑰匙。社會的發展進步,則是被億萬個體不斷增長的需求牽引,在不斷補齊短板、拉長長板中勠力前行。公共服務無論是供給規模還是供給質量都需要邁上新的臺階,創業創新創造要打通更多堵點,只有在制度、規則和機會都公平的舞臺上,市場主體才會持續釋放不竭的成長活力。
追求幸福,一路向前!
閑置農房 華麗變身“網紅民宿”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果栗滿枝。在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井楠村,放眼遠眺,滿山茶樹蔥蘢疊翠,一棟棟錯落有致又別具風格的民宿點綴山林間。
“我是從網上看到井楠民宿的照片,被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沒想到家門口竟然也有‘網紅’民宿,趁著國慶假期約上三五好友一起來‘打卡’。”游客張琳告訴記者,她在9月中旬就早早預定了客房。
“10月2號到7號的客房早已被預訂一空,餐飲包廂也只有少量余位了。”井楠民宿負責人李曦介紹說。
歷時1年打造的井楠村“飲春雪”民宿,今年國慶假期正式開門迎客。經過能人巧匠的一番改造修葺,曾經破敗閑置的民居變身特色民宿。說起井楠村的變化,村負責人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政策的加持下,井楠村實現了破敗民居向特色民宿的蛻變。
井楠村地處瑯琊山西山腳下黃栗樹水庫上稍,景色秀麗。近年來許多村民外出務工并在城里定居,家中老房子常年閑置的越來越多!2019年,由滁州市國有旅游公司和區、鎮、村共同出資5000萬元,成立滁州市井楠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民宿項目。”井楠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焱森介紹,公司通過租賃村民閑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對其改造升級,打造精品民宿,探索走出一條“旅游公司+農戶+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的發展之路。
民宿項目的啟動不僅盤活了“沉睡資產”,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耙郧拔液蛺廴嗽谏虾4蚬ぃm然工資高點但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也照顧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現在民宿開在家門口,我和愛人商量著回家就業,他做廚師,我做領班,現在每個月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公司還給我們買了保險,這樣有保障的生活讓我們感到很滿足。”“飲春雪”民宿餐飲部領班謝波麗深有感觸地說。像謝波麗這樣就地就業的村民,在井楠村就有50多名。
今年5月,南譙區獲批全省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省級試點示范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在全面摸清農村閑置的宅基地和住宅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農村閑置宅基地和住宅流轉交易,將農村閑置的宅基地和住房盤活利用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繼續打造一批試點示范村,不斷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渠道,促進村集體宅基地所有權收益穩步增長。
老舊小區 里子“好住”面子“好看”
“國慶假期,健身器材就到位啦!每天早上,我們老年人都喜歡來這里運動運動,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蚌埠市禹會區寶運小區78歲居民程世彩樂呵呵地說。
走進寶運小區,新設施、新景觀隨處可見:蜘蛛網電線消失不見、老舊車棚升級為整潔停車庫、雜亂小花壇變身健身小廣場……“小區改造之后,居住環境越來越好。”程老告訴記者,年初的時候,小區可不是這番模樣,“我們腳下的這片休閑廣場,之前就是個土堆子,還有一些住戶在這里建了菜地,天氣一熱,難免有些氣味,而且大家想出來散步、鍛煉身體,也沒地方”。
6年前,程老一家搬到了寶運小區,本以為搬到一樓,生活會更加方便,沒想到老舊小區下水道老化,逢雨必堵,排水井的污水外涌,老人小孩不敢出門,而且一樓地勢較低,雨水容易倒灌入家。 “我和老伴,還有殘疾的二女兒、小孫女一起居住,下雨天出現雨水倒灌,我們都得喊鄰居或者社區工作人員來幫忙。小區沒有物業,安全也沒辦法保障。還有扭成一團的電線、網線、電話線,非常雜亂,不僅煞風景,安全隱患也很大!
今年5月份,禹會區住建局工作人員帶來了好消息——小區要改造了!下水管道進行了更新、破損的水泥路被改造成柏油路、綠化也按照居民的要求進行了改建……“7月份動工,9月底就差不多完工了,這個國慶假期,我們小區居民生活大變樣呢!”程老喜不自勝,“再也不怕下雨天了,出門遛彎也有好地方,屋內屋外都有好風景!
舒適宜居的家,是人們放松身心的棲息之所。過去,在一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失養失修失管,居住環境差,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如今,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里子“好住”了、面子“好看”了,煥然一新的家園透出濃濃的幸福味道。據了解,今年以來,我省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截至7月底,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55個。
鮮花電商 扮靚你我美好生活
4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寬敞明亮,屋頂垂下桃花等花卉裝飾,窗臺上擺放著各種綠植……宣城市尋夢網絡科技公司里,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是一家主營線上鮮花運營銷售的企業。
“企業在快速成長。我們馬上又要搬家了,搬去1萬多平方米場地辦公啦。”9月25日上午,尋夢網絡科技公司負責人陳珊快人快語。
向日葵混搭紫玫瑰、繡球康乃馨混搭粉百合……點進陳珊的網店,五彩繽紛的花束撲入眼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生活品質,認識到鮮花的價值。這幾年,我們銷往二三線城市的鮮花數量翻了兩三番!标惿焊嬖V記者。
陳珊夫婦原先在杭州經營一家實體花店,也試水了“鮮花婚慶”,但受房租、用工成本等方面影響經營狀況不佳。2015年,陳珊夫婦決定返鄉創業,在老家宣城做起線上鮮花銷售!胺掂l創業,人社部門給了我很多支持,為我們找場地、免房租,通過線上線下的招聘活動幫助我們招工。目前我們已帶動當地800多人就業!标惿赫f。如今,這家線上鮮花運營銷售公司,不僅通過網店面向消費者銷售鮮花,還向全國各地的實體鮮花店供貨,并為5000多家實體鮮花店提供網絡代運營服務。今年以來,企業日均訂單已突破1.2萬單。
“送花,送的不僅僅是美麗的花朵,更是傳達一種情誼,讓生活更有美感、更有溫度!标惿赫f,過去,鮮花常常作為節日禮品送出,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平常的日子也給自己來束鮮花,裝點生活、調劑心情。
企業越做越大,一方面帶動了就業,另一方面,也讓陳珊多了很多幫手。“我從原先凡事親力親為,到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握企業發展大方向上,人生的格局更開闊了。”陳珊說。如今的她,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在企業設置公益性崗位,用鮮花鋪路,帶著鄉親一起“奔小康”。
美食小店 有滋有味的“小確幸”
“看到小區大門了嗎?原來就搭個紅棚在那兒,起早貪黑,攢了一幫老主顧,才有了今天!9月26日,在合肥市青陽路,40多歲的王萬貴站在店門口,感慨地指了指馬路對面。
一晃十幾年,老王的牛雜館從紅棚搬進了門面房,成了整條街最有年頭的店。兩間門面,裝修簡單,上下兩層不到100平方米。老王的店雖小,卻是老饕們眼中的“寶藏”店!澳茏鲞@么多年,咱這口味絕對好,都是自己一點點琢磨出來的。”談到店里的招牌牛雜鍋,老王一臉驕傲,“我最看重的就是食材的衛生和品質,食材兩天進一次貨,凌晨屠宰,從淮南運過來,大早上到店里,絕對保證新鮮。”
店雖小,卻有小的好處!15元、20元、30元……店里人均四五十元,多少錢的消費券都能用!崩贤醺嬖V記者,年初疫情影響了生意,但緊跟著,一輪接一輪的消費券發放,店里很快恢復了人氣,“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來店里吃,這消費券可是幫了咱小個體戶大忙了!現在每個月營業額40多萬元。”
拉動整條美食街的人氣,牛雜館所在的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光明社區7月組織了一場龍蝦美食節。老王當時推著小車,去廣場上支了個攤位,給店里引流。他說:“效果還不錯,算算流水,每天都增長30%左右。政府對我們很照顧,今年房租上也給了一定優惠!蔽鲌@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街道將結合“六穩”“六!闭,繼續舉辦各種節會活動,挖掘消費潛力,推動轄區商貿復蘇升級,讓轄區的小店們“活起來、動起來、鬧起來”。
華燈初上,店里漸漸喧鬧,忙碌將持續到凌晨。食客們大快朵頤,老王和妻子細細經營著一家人的“小確幸”!暗昀12張桌子,今晚估計要翻三四次臺。馬上要排隊等位咯!”老王樂呵呵地說,今年初,自己嘗試開通了外賣業務,“不過,你看看,現在店里生意好,晚餐時間根本不敢接單,后廚忙不過來。”
特色種植 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9月24日晌午,張應海從山核桃基地務工回來,妻子已經準備了豐盛的午飯。院子里晾曬著金燦燦的稻谷,一家人圍著餐桌愜意地享用著午餐。
張應海是全椒縣石沛鎮白廟村的脫貧戶,前幾年,日子過得緊巴!澳菐啄陦毫Ρ容^大,兩個孩子上學,兒子又患上了慢性腎炎,去南京檢查一次就要幾千塊錢。”張應海說,2016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一系列幫扶政策漸漸讓老張一家走出困境。
光伏扶貧一年6000元,村資產收益分紅一年5000元,村里給他們夫妻倆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妻子做護路員每年3000元,他做秸稈禁燒員年收入2000元,兒子享受健康扶貧政策,病情日漸好轉,現在在村部做信息員,每月收入1200元。有了穩定收入,第二年老張就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白廟村曾是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山多地少,又屬于水源保護區,不適合發展種養業。村里圍繞山場資源做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經濟,通過村企聯建的方式,建設了200多畝薄殼山核桃基地,通過特色種植,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村里產業發展了,就業機會也多了,張應海平時就在村里的山核桃基地務工。“在基地打零工,一個月收入1300元,還不影響種田。我還有10多畝水田,今年也能收入1萬多元!崩蠌埾沧套痰卣f。
薄殼山核桃又叫碧根果,種植四五年后掛果,七八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長達七八十年,屬于可持續增收的富民產業。薄殼山核桃盛果期畝產200斤到300斤干果,按批發價每斤40多元算,畝均毛利潤超萬元。
看到種植山核桃有前景,張應海也動了心。他還有5畝旱地,前幾年全種上了山核桃樹,F在山核桃樹已經亭亭如蓋,零星掛果了,馬上就能見效益了!暗搅耸⒐冢划地能產兩三百斤干果,我這5畝地年收入2萬多元不成問題。有了這些致富樹,以后養老就靠它了!笨粗Ψ比~茂的山核桃樹,老張樂滋滋。(通訊員 王亞 記者 胡旭 史力 何珂 田婷 彭園園 范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