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国内精品蜜汁乔依琳视频-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新区-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影院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央廣網

新疆分網 > 2014新疆分網 > 社會

央廣網

新疆天然氣惠澤千萬家

2015-04-10 11:26:00 來源:新疆日報

  新疆日報訊(記者劉楓報道)公元前139年,張騫鑿空西域,根本不會想到,2000多年后,在他開辟的絲綢之路上,又崛起一條能源之路。

  有人說,中國版圖上有四條彩帶:第一條是黃河,第二條是長江,第三條是長城,第四條就是萬里能源國脈。

  2004年10月1日,西氣東輸工程全線貫通。“火鳳凰”從新疆塔里木起飛,以氣壯山河之勢,飛奔上海和長江三角洲。

  之后,這條萬里能源國脈,跨過千山萬水直達祖國心臟。從此,沿線120余座城市、3000多家企業、4億人用上了來自西陲的天然氣。

  三山揮手送紫氣,千里攜風貫西東;

  不是中華騰飛日,哪得烈火映日紅。

  這首激情小詩表達了新疆人的豪情和感恩。

  如今,天山腳下的清潔能源已成為推動祖國“經濟快車”的動力,也成為造福各族人民的“福氣”。

  上海張阿姨說:西邊來的天然氣清潔環保,阿拉用的放心

  4月3日,一場春雨過后,浦江兩岸天藍地凈、花紅柳綠。徜徉在黃浦江畔,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新貌:藍天下,以“東方明珠”為代表的建筑群,被陽光涂上一層銀輝;江面上一艘艘巨輪劈波斬浪,一群群海鷗水鳥逐浪翻飛。

  人們佇立在上海灘,享受著西氣東輸工程帶來的清新空氣和明媚的陽光。

  家住上海浦東濰坊新村街道的張美英阿姨,提著菜籃回家做午飯了,沒過多久一桌香噴噴的飯菜端上了桌。她美滋滋地說,“西邊來的天然氣清潔環保,阿拉用的放心!”

  30年前,張阿姨住進這個小區。那時燒煤球,要用板車去幾公里外的煤廠拉,一次拉100公斤,還要一桶一桶地提到樓上碼齊,影響樓道衛生不說,燒火做飯時煙熏火燎,讓人直流淚。2004年,她住的小區通上了天然氣,再也不用為做飯取暖發愁了。她指著綠草茵茵、清潔整齊的小區說,有了天然氣小區環境也變了,滿地爐渣變成了綠地。

  此刻,遠在萬里之遙的克拉2作業區采氣隊付隊長徐箭,正帶領員工巡井。“這是西氣東輸的‘咽喉’,井口閥門一開一關,北京和上海就有感應。”他清楚地記得,2010年12月10日晚,克拉2-8井采氣樹液動翼閥刺漏,100多個大壓氣把鋼管打成了“麻花”。如果不及時控制外泄氣,擦出一點火星就會爆炸。在這千鈞一發之時,采氣隊長胡超奮不顧身沖進閥室關井卸壓,搶險隊員緊跟其后,切割、焊接、修補,直到第二天上午管道恢復正常。

  2014年10月,張阿姨和上海朋友來南疆旅游,專門參觀了克拉2作業區,當看到石油人堅守在荒漠戈壁,聽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后感動得直掉淚。臨別,張阿姨拉著胡超的手說:“謝謝你們,讓阿拉在萬里之外享受到了新疆的福氣!”

  是啊,這股“福氣”凝結著塔里木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氣層埋藏在7000多米深的地下,要打一口超深井足足要用一年甚至更長。

  張阿姨發自肺腑的話,代表了上海人民的心聲。從2004年起,上海居民天然氣用戶,每年以20萬戶至30萬戶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底,上海有望告別人工煤氣。

  克拉2投產至今,塔里木油田已向下游輸氣1463.39億立方米,相當于少用2億噸標準煤,減少有害物質排放1000多萬噸。

  在西氣東輸的終點,上海白鶴鎮見證了氣化上海的進程。西部來的氣從最初的5億立方米,增加到60億立方米。

  上海如此,全國亦如此。10年前,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不足2.5%,2010年達到5.3%。據有關專家預測,隨著西氣東輸三線的竣工投產,到2015年年末,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增至10%。

  西氣東輸如同一個杠桿,撬動了中國能源結構調整。正是從西氣東輸開始,氣化江蘇、氣化河南、氣化廣西、氣化東北……我國正快步邁入天然氣時代。

  西氣東輸不僅解了長三角、珠三角能源之“渴”,把西部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同時激活了沿途省區鋼鐵、水泥、建材和機械電子等行業,形成了一條新的經濟增長帶。

  烏恰,我國最西端的小縣城。2000多年前,張騫經此越過帕米爾高原一路向西,完成鑿空西域的壯舉。未來,這里將成為我國又一條進口天然氣管道的入口,并匯入西氣東輸管網,再為能源之路“提氣”。

  絲綢之路打上能源之路印記,西氣東輸是重要標志。

  通過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四線,來自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天然氣,匯入西氣東輸管道,為共和國巨人輸送源源不斷的“血脈”。

  3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能源中國展望》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科院研究員徐小杰作了“生態能源新戰略”報告。他認為,在“生態能源新戰略”構想下,“中國藍”的壯美畫卷將展現在世界面前。

  高原牧民居來提說:用上天然氣,再也不用燒牛糞做飯了

  搬進新居,用上盼望已久的天然氣,柯爾克孜族牧民居來提·庫爾班興奮不已:“我從游牧生活,一步跨入了新時代”。

  四月初的帕米爾高原依然是冷風颼颼,烏恰縣黑孜葦鄉康西維爾村152戶牧民的新家卻溫暖如春。

  “山里的日子太苦了,住的是石頭房,燒水做飯全靠燒牛糞。那時我還小,放牧時腳凍得受不了,就把腳插進熱乎乎的牛糞里取暖。現在搬進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氣,再也不用燒牛糞做飯了。”

  居來提清楚記得,去年春天,他和152戶牧民,搬進了由常州援建的牧民新村。起初,天然氣對他來說很陌生,心里總覺得能燃燒的“氣”不可靠。后來,用上干凈的燃氣爐灶后,他就喜歡上了這股福氣。

  “手壓閥門,輕輕一摁一轉,小火苗就出來了,多像藍色的花朵。”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居來提的妻子不厭其煩地向賓客展示家里“必游景點”。在她看來,那藍藍的小火苗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村里距阿克莫木氣田6.6公里,兩年前塔西南公司投入430萬元,從氣田接了一條輸氣管道,把天然氣通到了家家戶戶。有了天然氣,男人把家交給女人打工去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024元,今年要增收1000元。”村支部書記馬塔依.卡德爾說。

  正說著,身著紅色信號服的石油人,推門進屋檢查管線安全。“紅衣大哥,坐下來,先喝碗奶茶!”女主人端出熱騰騰的奶茶熱情地招呼客人。

  “紅衣大哥”,是當地群眾對塔里木石油人的親切地稱謂。

  2010年,中央決定舉全國之力對口支援新疆后,中石油提出“產業大扶貧”的理念,啟動建設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讓資源地各族群眾得到實惠。自治區將其作為促進新疆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重大決策部署、調整南疆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

  2013年7月30日,投資64億元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成投產,形成了環塔里木盆地2424公里長的天然氣管網,惠及南疆五地州75%的城鎮、400多萬人口。

  “以前煤燒火做飯取暖,家里熏得黑糊糊,渾身都是煤煙味。有了天然氣,房子干凈了,還能隨時洗個澡。”說起新生活,帕提古麗.米吉提滿臉笑容。

  被譽為“絲路明珠”的喀什老城區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2008年的老城區房屋改造中,喀什首先啟動天然氣入戶工程,帕提古麗一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氣。

  對此,喀什地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崔文生感慨萬分,天然氣好處多,城鄉居民爭著用。到2014年底,喀什地區天然氣用戶超過80萬戶,城市用戶普及率達到90%以上。

  說起天然氣利民工程的好處,洛浦縣洛浦鎮布拉克曲凱村農民阿布都瓦格·依明感受最深:“我們用上了全國最便宜的氣,1立方不到1塊錢。一年下來做飯和取暖,2000塊錢就足夠了。”

  “用上天然氣,村里變化可大了,人人講衛生,家家愛干凈,小伙子勤勞打工掙錢。5年來,村里100多個巴郎子娶回了外邊的姑娘……” 村支書吾吉尼亞孜.吐爾遜一臉得意。

  從塔里木盆地東北部的庫爾勒,到南部的和田、墨玉、洛浦,再繞到西部的喀什、阿圖什,折回到阿克蘇……被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主管道串起來的南疆五地州,從“煙熏火燎的柴煤時代”,進入了天然氣的“藍金時代”。

  到今年3月底,塔里木油田累計向南疆五地州供氣192.85億立方米,相當于節約3000萬噸標準煤,減少有害物資排放150多萬噸。

  四月的庫爾勒,“千樹萬樹梨花開”。借助塔里木石油基地的能源動力,推動城市“經濟快車”飛速前進,吸引了巴斯夫、美克、東辰甲醇、塔石化、天運化工、富麗達等670余家知名企業入駐。在剛剛揭曉的2014年中國百強縣市排行榜上,庫爾勒市排在第54位,成為新疆唯一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在喀什地區,天然氣通道哪里,企業就在哪里落腳。當地政府緊緊圍繞天然氣,做足經濟發展大文章。有天然氣作支撐,喀什百萬噸乙烯和疏勒縣燃氣發電項目啟動。

  天然氣所在地的經濟均被拉動了起來,圍繞油氣開發,塔里木盆地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克拉2氣田所處的拜城縣,曾經是名不見傳的邊陲小縣。10年前,依托天然氣資源打造“中國天然氣之都”。縣財政收入從2004年的5848萬元,增至到2014年的11.99億元。

  2012年,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縣”名單中,南疆有6個縣市榜上有名。

  2014年,庫車縣財政收入27.3億元,石油、石化產業貢獻率達60%以上,全縣近百家企業,使7200名當地人有了穩定工作。

  4月5日,新疆紫光永利精細化工員工吐尼亞孜·曲爾提領到3600元的工資后喜笑顏開。吐尼亞孜是牙哈鎮農民的后代,三年前從庫車縣職業學校畢業后來到企業,在車間當了操作工。 去年,他用8萬塊錢工資,蓋了200平方米的新房,讓父母過上新生活。

  庫爾勒市民早熱古麗說:氣化讓梨城更美了,家鄉成了全國文明城市

  2月28日,庫爾勒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市民早熱古麗·依米提在微信上曬出幸福: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證書。

  “氣化讓梨城更美了,家鄉成了文明城市,我為家鄉感到自豪!”早熱古麗說,是這座文明城市孕育了她的愛心,讓她義無反顧收留并照顧20多個腦癱孩子。

  作為新疆第一個用上天然氣的城市,庫爾勒天然氣用戶普及率達到100%,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開啟了梨城文明之旅,繼而奪得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我國唯一的石油節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誕生,定為每年4月10日。

  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的實施,環塔里木盆地沿線城市用清潔能源代替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使用的煤氣、煤炭和柴火,以氣代油、以氣發電和城市“氣化”工程,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提升了生活質量,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

  3月30日,記者驅車來到洛浦縣,一進城迎面就是高聳的功德碑,朱紅色的大理石碑上刻著一首詩:輝煌鑄就戍子年,油地幫扶氣入縣;央企風范民領略,柴氣換代暖人間。

  洛浦是和田地區最早用上天然氣的縣之一,小縣城實現了燃鍋爐供暖后,生態面貌變了樣。

  3年前,記者來洛浦縣拜什托格拉克鄉采訪時,這里還是沙包連著沙包的荒漠,如今已建成10萬畝生態園。一眼望去,郁郁蔥蔥的園區里,生長著色塊分明的特色林果、生態胡楊、紅柳大蕓等沙生植物。

  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長勢喜人,路兩旁的白楊樹吐著嫩芽兒;藍天下一群群燕子飛旋歡唱,村莊里白墻紅瓦的四合院整齊排列。

  不遠處的沙坡上,人歡馬叫好熱鬧。走進一看,原來是墨玉縣芒來鄉喀克勒克村的村民們在植樹。

  “過去嘛燒柴火,近處的紅柳砍光了,就趕著毛驢車去更遠的地方,拉一車柴來回要好幾天。現在嘛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氣,不砍柴了多種樹,給子孫留下一片綠色!”70歲的努爾買買提·吾吉揮動坎土曼干得歡。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實施后,和田地區天然氣入戶每年以萬余戶的速度增加,今年將突破10萬戶,燃氣汽車達2萬輛。按一輛車每天降低成本80元計算,一年所有“油改氣”車可增收5.8億元。

  “‘氣化和田’,帶來的環境效益極為明顯。以往燒煤燒柴,到了的冬天,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大街小巷煙霧籠罩,空氣質量極差。”和田地區經信委副主任劉一多說,天然氣入戶減少了居民砍伐綠洲邊緣的胡楊、紅柳,有效遏制了沙化擴展的勢頭。截至2014年底,全地區的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0年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

  不光和田,對于南疆來說“氣化”帶來的變化,更大的意義在于環保。站在喀什油氣生產運行中心大樓頂部向東南望去,久負盛名的香妃墓寶石綠穹頂在晨暉中熠熠生輝,這座有著 “東方開羅”美譽的城市用上天然氣后,空氣質量有了很大改觀,一年里有220多天能見到藍天白云。

  3月30日,記者來到庫車縣大馕城,一股香噴噴的烤馕味撲面而來。庫車縣的馕因大、薄、香、脆而享譽天山南北。2014年10月,由縣政府投資3500萬元建設的大馕城竣工,吸引了60家打馕戶。大馕城經理艾斯卡爾·吐爾遜一臉神氣:“秘密就在這馕坑,這是燒天然氣的環保馕坑。”

  艾斯卡爾算了一筆帳:“環保馕坑加熱速度比土馕坑快一個半小時。關鍵是,過去用土馕坑打1000個馕,要燒掉兩棵碗口粗的樹,現在只需要60元的天然氣,就能烤出同樣多的馕。”

  從庫車縣出來,趕到克拉2作業區時已是傍晚,眼前美景令人陶醉:紅色的晚霞與藍色的儲氣罐交相輝映,高大的采氣樹與綻放的杏花桃花爭芳斗艷。

  在推動天然氣利民工程的同時,塔里木石油人把16座油氣田變成了“石油綠洲”,在沙漠戈壁植綠482.6平方公里,相當于綠化了6.7萬個足球場。

  不遠處的半山腰上,一幅石頭壘砌的巨型大字,被落日余暉涂上了一層金色:氣龍騰躍南疆大地展神威,福氣惠澤千家萬戶盡開顏。(編校/歐雪)

編輯:hi

關鍵詞:新疆;天然氣

說兩句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