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回來了。”一句平凡的呼喊,對于家住山西陽泉礦區賽魚街道龍泉社區的張大姐而言,卻蘊含著難以言表的喜悅。“我家女兒可可(化名)自從上初二以來就很叛逆,我倆一說話就吵架,見面像陌生人似的。”說起之前的母女關系張大姐直嘆氣。
“剛接觸他們母女時,兩人完全不說話,家里的氣氛非常壓抑。我讓媽媽在生活的自由選擇上給孩子一些空間,然后給了可可一些如何處理同學關系的小建議,現在看來效果不錯。”經過胡雷平老師的多次悉心指導,張大姐母女關系逐漸“破冰”,可可的學習也比之前進步了很多。
胡雷平是礦區育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該指導中心由礦區婦聯攜手礦區檢察院共同打造,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婚姻關系維護、未成年人幫教、心理疏導、法律咨詢等服務。指導中心成立兩年來,累計開展專題講座200余場,潤澤學生、家長20000余名。
近年來,陽泉礦區在未成年人工作中充分發揮“聯”字訣優勢。區婦聯與法院聯合成立了“向陽花”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與教育局共同創建了“家長學校”,通過一系列舉措抓實家庭教育、家庭服務、兒童關愛,為轄區未成年人織就了一張常態化的保護網。
此外,礦區婦聯還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創建了一支由婦聯執委、家庭教育專家、各界愛心人士等組成的150余人的“愛心媽媽團”。她們以“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靈活結對模式,定期走訪家庭,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和教育指導的智囊,共同守護孩子茁壯成長。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現在我已經調整好心態與孩子一同抗擊疾病!”賽魚街道麻地巷社區居民康金風,在“愛心媽媽”李桃花多次幫助后,又“重振旗鼓”,做好孩子的堅強后盾。
“我們還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網格員走家入戶的‘情報員’作用,為有需要的家庭及時提供幫助。”礦區婦聯主席孟彥說,“下一步,礦區婦聯將不斷健全未成年人工作運行機制,通過“最美家庭”評選,“家庭教育服務計劃”公益大講堂等方式,著力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合力共助孩子成長的家校社共育格局,傾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陳慧)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