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即將起航,開始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之旅 主辦方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再過5天,“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即將起航,開始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之旅。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與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今天舉辦的“牽手十五載,再啟新征程”紀念活動上獲悉,這一次,“雪龍號”將一路向南,途經新西蘭,直奔位于羅斯海西岸的難言島,啟動建設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預計于明年4月20日左右返航。
圖說:“牽手十五載,再啟新征程”紀念活動 主辦方供圖
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預計2022年建成
“這將是一次開創之旅,實現新的突破,值得期待。我們要以大國的視野來看極地,極地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新疆域,一個新空間,是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新平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說。據悉,中國在南極現有四個考察站——長城站、中山占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分別位于西南極喬治王島、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和南極冰蓋。第五座考察站所在的羅斯海區域,是南極大陸所有邊緣里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具有和其他區域截然不同的特點,其中,難言島更是被稱作南極環境最惡劣的地方。“南極是風極,當人們談南極的時候都以難言島為例,這次參與新站建設的25名科考隊員相當于一個突擊隊,要面臨生存和工作的巨大挑戰。”孫波強調,建考察站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的建設,無論建筑形態還是功能拓展,都是從國際視野和世界水平進行考量。根據計劃,我國在南極的第五座南極考察站將在2022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圖說:科考隊員整裝待發 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考隊員將首次坐飛機進入南極
孫波透露,“雪龍號”此次出征,還將開展一些前所未有的嘗試。例如,以往科考隊員進入南極僅僅通過航行,搭乘“雪龍號”進入,第34次南極科考隊除了搭乘“雪龍號”,還將有30名左右科考隊員首次乘坐飛機抵達南極。此外,此次科考在科研上也將有所突破。南極分為南極陸地和南極海洋。南極海洋即南大洋,占全球10%的面積,也吸收了人類活動40%的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南大洋也匯聚了地球上最重要的環流,是進入深海的窗口。在南大洋關鍵水域阿蒙森海,科考隊將會組織多學科、大規模的科學調查,從而了解南大洋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還將開展對南極大陸的多系統觀測。今后,我國還將在南極建立極地海洋大數據中心,了解南大洋的變化和機制。
“相比發達國家近百年的極地科研歷史,中國30余年的極地考察歷史很短,但是在管理組織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上體現了獨特的中國智慧。我國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實現陸地和海洋全南極考察的國家之一。”孫波介紹,中國的極地業務化觀測系統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國已經初步構建了海、陸、空、天多為一體的極地觀測系統,有能力知道極地變化的特征。在相關科技前沿方面,我國科學家也取得了世界影響力。例如,在引力波的觀測過程中,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也功不可沒。與此同時,中國南極考察隊也實現了和自主工程技術的結合,“中國制造”成為科學家在南極的有力助手。
圖說:現場連線南極中山站 主辦方供圖
中國要做倡導綠色科考的表率者
“中國倡導綠色極地考察,在國際上發揮引領性作用。”孫波說,這也是值得中國極地科考值得自豪的地方。冰清玉潔的極地被視為“科學研究的圣地”,但生態環境異常脆弱。1991年4月,中國與其他參與南極科考的國家共同簽訂了《南極環保協定》,據此協定,南極考察的生活用水需經生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到海洋中。因此,南極對清潔用品的要求更為嚴苛——不能含有磷和其他有害環境的成分、必須可快速生物降解。此外,由于南極科考的物資補給僅靠“雪龍號”每年運送一次,倉儲極其有限,所以不僅要求清潔用品具有濃縮性,還需要其包裝設計合理,以節約儲藏和運輸空間。而極地氣候寒冷干燥,科考人員的肌膚保養更具挑戰,所以應選擇配方不刺激肌膚,有一定呵護作用的清潔產品。在今天的紀念活動現場,安利公司和中國極地中心在過去15年合作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安利將在未來三年乃至更長時間,繼續為中國南北極科考提供優質、環保的產品,為中國極地事業助力加油。
紀念儀式上,正在南極執行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越冬任務的中山站站長趙勇,也通過視頻,讓地球這一頭的我們領略了今天的南極。趙勇介紹,南極即將進入夏季,白天溫度回升至零下2-3攝氏度。但這兩天風很大,今天的南極中山站外起了10級風,大風揚起雪花,能見度較低,畫面中,挖掘機正忙著在雪堆中挖路。因為今年的雪龍船比往年晚出發一個月,所以越冬隊員的新鮮蔬菜供給已經“見底”,正盼著雪龍船送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