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政教合一的“喇嘛王國”成為歷史。
這一天,也是新西藏的起點。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和平解放后,西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跨越,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從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的頭一個十年間,黨中央先后召開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工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后召開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2019年,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70年滄桑巨變,70年波瀾壯闊。
70年來,西藏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進步,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興邊富民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有序實施,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
中央支持,全國支援,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和平解放以來的70年發展成為西藏地方千年歷史中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
回首過往,一部西藏當代史,就是一部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史;一部西藏當代史,更是一部政治制度、社會發展、經濟民生實現歷史性跨越的跨越史。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
70歲的新西藏,正在以更加昂揚向上的斗志、生機勃勃的活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一個瞬間: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簡稱“十七條協議”)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政教合一的“喇嘛王國”成為歷史。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上圖為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協議上簽字;中圖為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為人民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拉薩古城飄揚著五星紅旗;下圖為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與藏族群眾在布達拉宮前歡度新年。
第二個瞬間:青藏川藏公路通車
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條公路,1954年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車,如今公路通車里程達11.88萬公里,民航旅客吞吐量達到515萬余人次;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結束西藏不通鐵路歷史,如今川藏鐵路拉林段即將建成,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兩條公路通車儀式在布達拉宮前舉行(資料照片);左下圖為橫跨在拉薩河上的拉薩市區公路(2019年4月3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無人機照片);右上圖為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9日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右下圖為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并舉行首航儀式(2011年7月26日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第三個瞬間:燒地契
1959年3月28日,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獲得解放。62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把自由與平等帶到了雪域高原,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活熱情,走上了康莊大道。今天的西藏,已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和全國一起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1959年8月,西藏墨竹工卡縣的翻身農奴焚燒三大領主的剝削文契(新華社發);中圖為1984年,江孜縣農民洛桑旺堆(左)向國家出售余糧。他家承包土地100多畝,農忙種地,農閑搞建筑、跑運輸(新華社記者土登攝);下圖為2020年3月22日,西藏林芝現代蘋果標準化示范園的工作人員為桃樹剪枝。該示范園實施農機農藝結合、水肥一體化及“果草畜循環”,大面積推廣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帶動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才巴、色沃村及附近的農戶增收(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第四個瞬間:西藏自治區成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選舉產生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實施。1984年,國家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經過幾十年探索實踐,西藏各民族人民構建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先后出臺15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維護各族人民的各項權益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參加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大代表選舉,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1979年以來,先后進行多次自治區、地(市)、縣、鄉(鎮)四級換屆選舉,選民參選率都在90%以上,有些地方參選率達到100%。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1965年9月9日,拉薩各界各族人民三萬多人舉行集會游行,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新華社記者馬競秋攝);左下圖為拉薩市柳梧新區管委會柳梧鄉柳梧村換屆選舉工作人員展示投票箱(2014年10月29日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右圖為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卓嘎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第五個瞬間:西藏第一批高中畢業生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到2020年,西藏共有普通高等教育院校7所,中等職業學校12所,中學143所,小學827所,幼兒園2199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3%。“三包”政策已讓西藏近900萬人次的學生受益,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00多億元。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拉薩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在校園里練歌,準備參加畢業典禮(新華社記者任用昭攝);中圖為一名藏族女孩在西藏雙湖縣嘎措鄉小學內享受“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政策(2014年6月29日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下圖為2017年11月10日,西藏大學舉行首屆博士研究生畢業典禮,向4名畢業生授予博士學位。這4名博士分別來自藏族歷史專業、藏語言文學專業及高原醫學專業(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第六個瞬間:第一批援藏干部
對口支援工作,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為西藏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1994年黨中央提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針以來,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中央國家機關、有關省市、中央企業已先后選派9批次9600多名干部赴藏工作。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來自陜西的援藏干部阿里日土縣副縣長賈冗勇深入牧區,幫助藏族牧民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新華社記者土登攝 1997年11月11日發);左下圖為2017年8月3日,北京積水潭醫院援藏醫生龔曉峰(右)和北京天壇醫院援藏醫生李家謀在拉薩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內查看患者的X光片,進行工作交接(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右圖為孔繁森(右)在阿里日土縣過巴鄉為孤寡老人益西卓瑪治病(新華社記者土登攝 1994年12月26日發)。
第七個瞬間:五星紅旗插上世界之巔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中國人憑借一腔愛國熱情,在簡陋的條件下實現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壯舉。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從北坡登頂珠峰,成功測量珠峰高度,潘多成為世界上首個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2003年,中國業余登山隊首次登上珠峰;2008年,中國登山隊讓奧運圣火在世界屋脊燃燒,實現了中國人申辦奧運會時的承諾。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2020年,恰逢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并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最新紀錄——150分鐘。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1960年5月登上珠穆朗瑪峰頂的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右)、貢布(中)和屈銀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左下圖為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圣火珠峰傳遞登山隊隊員羅布占堆(左)點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祥云”火炬(新華社發);右圖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新華社特約記者扎西次仁攝)。
第八個瞬間:西藏最后的手搖電話退役
2004年7月25日,西藏乃東縣(今乃東區)結巴鄉門中村委會主任益西旦增用潔白的哈達把為村委會效力30年的手搖電話包好,交給前來安裝無線市話的山南地區(今山南市)電信公司經理旦增。至此,西藏實現鄉鄉通電話,手搖電話在西藏結束使命。
自2017年步入4G時代后,西藏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有5417個行政村實現4G網絡通達,5439個行政村實現光纖寬帶通達,兩者通達率均達到99%;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從原來的4%提升到99%,4G網絡通達率從0提升到99%;全區建成通信光纜線路總長度24.08萬公里,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216.5萬個,通信發展水平與內地省份基本持平。
通信技術的發展,正全面提高藏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從固定電話到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聯系方式呈現多元化。
如今,5G通信技術正在雪域高原普及,在醫療、旅游等多個行業實現應用。2020年5月,西藏首個5G智慧醫療聯合實驗室在拉薩市人民醫院設立,利用5G高速度、低延時等優點,遠程診療方式已臨床應用,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患者。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腰掛BP機、手持“大哥大”的藏族女商人拉珍和四川的客戶洽談生意(1994年新華社記者土登攝);右上圖為2004年7月25日,西藏山南市乃東縣(今乃東區)結巴鄉門中村委會主任益西旦增用潔白的哈達把為村委會效力30年的手搖電話包好,交給前來安裝無線市話的山南地區(今山南市)電信公司經理旦增(新華社發);下圖為珠峰大本營開通了5G信號(2020年5月3日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第九個瞬間:青藏鐵路通車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被青藏兩省區各族人民稱為“幸福天路”。青藏鐵路不僅是一條經濟線、幸福線,更是一條生態線。
青藏鐵路格拉段全長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多年凍土區段長達550公里,列車時速最高可達100公里每小時,創造了多項世界業界之最。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西藏當雄縣藏族群眾在觀看火車駛過(2006年6月17日 新華社記者覺果攝);下圖為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拍攝的公路與鐵路(2016年8月17日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無人機照片),西藏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
第十個瞬間:西藏消除絕對貧困
西藏連續召開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議,創新開展“央企助力富民興藏”等活動,通過精準施策、精準幫扶,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2019年底,全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四圖為2021年2月9日,山南市乃東區克松社區領到分紅的農民興高采烈(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下圖為西藏昌都市察雅縣卡貢村村民在當地苗圃產業基地采集鮮花種子,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里實現了就業,完成了脫貧(2020年9月28日 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策劃:沈虹冰 羅布次仁
統籌:曹健、普布扎西
記者:覺果 晉美多吉 張汝峰 孫瑞博 孫非
新媒體編輯:張善臣 王南
圖片編輯:吳建路 畢曉洋 張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