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20萬元安裝光伏設備,每月還貸2204元,月均發電收益2354元;貸款10年還清,還清后每年能增加3萬元左右的收入……這是廣東梅州市一戶農家的光伏發電賬本。憑借當地金融機構低息、長期的“綠色光伏貸”,許多農戶幾乎不花一分錢,就把自家閑置的屋頂變成了增收新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村居環境,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綠色光伏貸”找準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切入點。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多方面共同發力,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期,人民銀行等7部門啟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提供堅實金融保障。銀保監會也發出通知,從8個方面提出了今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
支持鄉村振興,金融大有可為。“綠色光伏貸”等金融產品的成功推廣啟發我們,開拓鄉村振興的金融“藍海”,需要金融業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準金融創新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把難題變機遇、短板變跳板,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努力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開拓鄉村振興的金融“藍海”,要以產品創新擴大金融供給。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特色產業和生產方式也千差萬別,很難用統一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機構找準服務定位、創新產品設計、優化網點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特色金融產品。近年來,不少金融機構立足地方實際和行業特色,創新推出“鮮花貸”“大棚貸”“蘋果貸”等金融產品,破解了制約“三農”發展的融資瓶頸,也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深耕農村金融市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沒有統一的答案可以復制,金融機構必須潛下心、俯下身,探索符合鄉村振興實際需求的金融發展路徑。
開拓鄉村振興的金融“藍海”,要提升金融普惠性和服務能力。再好的金融產品,如果廣大農民用不上、用不起,往往會成為擺設。“三農”領域本身就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陣地之一,支持鄉村振興,就要積極發展普惠性銀行、保險、期貨、債券等金融產品,著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農戶、小微企業等群體的金融服務可得性。數據顯示,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率均超過99%,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21%,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大力引進數字技術,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可有效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半徑,提升服務質量,為農民提供惠而不貴、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
開拓鄉村振興的金融“藍海”,還要加快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長期以來,基礎設施不健全、信用體系缺失、專業人才缺乏等短板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未來,應下大力氣打造適合農村、扎根農村的專業金融機構和人才隊伍,并建立由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消費者等共同參與的金融權益保護機制,規范農村金融市場經營行為,讓田野山鄉的沃土成為各類金融機構活力迸發的“熱土”。
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農業農村發展的美好畫卷,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徐徐展開。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機構要潛心培育、精耕細作,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進程中不斷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吳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