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教育任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工作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行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對學習貫徹中央《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理論邏輯: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重要內容
勞動是人類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動形態,在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勞動發展史。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勞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分開來。”勞動不僅發展著世界,還創造了人類,促進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恩格斯認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生產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的能力的機會,這樣,生產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階段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指出共產主義“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馬克思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的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寧十分重視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認為保護和教育勞動者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強調“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由此可知,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教育觀的重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中國共產黨章程》是立黨、治黨、管黨的總章程,在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等內容中,突出了勞動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先后就中國夢、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教育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傳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思想新境界。
歷史邏輯:勞動教育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教育制度
我國勞動教育源遠流長,歷來有著“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耕”指從事農業勞動;“讀”即讀書、學習,“耕讀傳家”體現了我國古代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簡單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經歷了一個確立、調整、完善的發展歷程。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把“愛勞動”與“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一并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還不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我國教育方針的內容。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們黨實現對社會主義教育的全面領導,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基本原則寫入黨的教育方針。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勞動教育,1957年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要求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方針也在調整中完善。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后新時期教育方針不斷發展完善,更加注重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均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在“德智體”的基礎上增加了“美”。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教育服務功能也發生了新變化,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賦予勞動教育新的使命和內涵。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并在闡釋教育目標時首次完整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突顯了勞動教育在新時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回歸初心、回歸育人。
實踐邏輯:勞動教育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必要途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時代新人之“新”,在于新時代青少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使命,這對青少年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誠然,勞動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還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貫穿于并作用于其他四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課”“基礎課”。新時代是勞動者的時代、奮斗者的時代。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提高廣大勞動者素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
沒有勞動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雖然我國在勞動教育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以前勞動教育主要作為德育、智育的一個途徑,不具有與其他四育并行的獨立地位,“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仍未根本性扭轉。從家庭看,個別家長較少讓孩子做家務事,間接導致個別孩子輕視勞動。從社會看,個別人的勞動觀念出現偏差,“重學歷、輕技能”。從學校看,有的學校追求分數至上,勞動教育被邊緣化,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意見》切中時弊、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凸顯了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把勞動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必將開啟新時代勞動教育新篇章。
總而言之,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以“勞”促全。培養時代新人,必須把勞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以勞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協同育人,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堅持和完善。我們要以貫徹落實《意見》為契機,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系統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使勞動成為青少年全面發展最鮮亮的底色,努力培養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