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6日電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做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外國媒體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報告中所提出的有關經濟增長和民生的內容。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6日援引專家的話指出,雖然中國2018年的GDP增長預期為6.5%,低于去年實際取得的6.9%的增長,卻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將重點從“速度”改為“質量”,政府希望把注意力放在高質量發展上。
此外,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李克強總理也在報告中多次提到“改革”二字,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堵摵显鐖蟆氛J為,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要推出“超出國際社會預期的”開放政策和措施,值得各方矚目。
印度知名主流媒體印度亞洲通訊社援引多位中國問題專家的觀點稱,中國要達到GDP增長6.5%的目標“易如反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份時,將中國的GDP增長預期由6.5%調高到了6.6%,世界經濟復蘇前景良好。此外,包括美國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和日本野村證券在內的多家國際投資銀行也先后將對中國的GDP增長預期調高至6.7%。
《歐洲時報》網站3月5日的文章則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民生問題上。報道認為,從中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建議不難看出政府在穩抓經濟的同時,對于國計民生也給予了高度重視。
報道稱,工作報告中民生的內容分量十足,促進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發展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更好解決住房問題、豐富老百姓的“精神食糧”等諸多工作目標和舉措,都透露出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