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国内精品蜜汁乔依琳视频-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新区-国内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影院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央廣網

垃圾無害化,村里不比城里差

2018-01-15 07:32:00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垃圾治理,是農村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環;A設施不健全、村民參與度不高、資金缺乏、機構隊伍力量不足等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村環境治理的瓶頸。四川德陽市羅江縣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顯著。羅江如何因地制宜解決好農村垃圾處理難題,在全國范圍內又有怎樣的借鑒意義?請看記者調查。

  農村垃圾去哪了

  塵土灰、廚余垃圾做農肥,建筑渣土鋪道路,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行走在羅江縣“四好村”星光村干凈的村道上,一棟棟農家小洋樓沿著綿延的淺丘次第排開,一系列生態保護的主題宣傳畫在白墻上鋪開,生動活潑、通俗易懂。

  來到星光村一組的村民唐木秀家中,記者注意到,門口的墻邊擺放著一個小小的分類垃圾箱,“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標識清楚醒目!袄搭惙趾,除了賣掉回收再利用的,其他垃圾每晚都會送到外面的定點垃圾池里!碧颇拘阏f。

  “以前沒有定點垃圾池的時候,房前屋后、樹根地頭就是大家倒垃圾的地方。冬天還好,夏天時溫度一上來,蒼蠅、蚊子就在垃圾上面打轉轉!碧崞疬^去村里的垃圾堆放,村民們直搖頭。數據顯示,羅江縣農村常住人口約17萬,全縣農村每天產生垃圾約136噸,全年產生垃圾約4.9萬噸。過去,未經處理的垃圾四處堆放,多年難以降解,既污染環境,又對村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脅。

  2009年,羅江縣把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與全域建設“中國幸福家園”相結合,從羅江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在農村垃圾治理上狠下功夫,以垃圾處理為切入點,整體提升農村綜合治理水平。

  “農村垃圾中有80%是塵土灰、廚余垃圾,可直接用于堆漚農家肥,最大限度實現了垃圾全面收集、分類減量和資源利用!绷_江縣城鄉綜合管理局局長周小林介紹,此外還有2%—5%的磚塊、石塊等建筑渣土可直接用于農耕道路修筑;有3%—5%的塑料、玻璃等包裝廢棄物可回收處理;10%—15%的織物、廢包裝紙等垃圾運送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

  據介紹,近年來通過垃圾分類減量回收,羅江縣已基本解決了農村垃圾面源污染問題,實現了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人人參與咋實現

  每人每月繳納“一元錢”,提升主人翁意識、彌補資金不足

  一直以來,群眾參與度低都是全國范圍內垃圾分類推廣的普遍難題,羅江也不例外。

  面對難題,羅江縣不回避,不退縮,不斷探索群眾教育引導機制。“一元錢”清潔費收取、環境治理納入村規民約、“衛生文明戶”公開評比、“新公民”教育培訓等措施先后推出。

  每人每月繳納“一元錢”,是羅江縣于2011年全面推出的垃圾清理費機制,調動了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更加自覺地參與到環境治理工作中去。“現在只要路上有點垃圾沒及時清理,保潔員和村干部的電話就開始響了!

  在村民們的提議下,羅江縣還建立了村組季度群眾理事會制度,對村組保潔人員進行民主評議,滿意度超過90%的保潔人員給予物質獎勵,低于60%的予以解聘,以此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升。當地還實行了“一塊牌”公開評比,村、組通過民主自治,每半年組織開展評比,通過自薦、群眾推薦、投票表決,選出“衛生文明戶”,并授牌和給予獎勵。

  資金方面,羅江縣財政先后整合投入2158萬元,建設農村環衛設施設備,投入558萬元購置環衛工具和運輸設備。另一方面,多方籌集運行經費。全縣約800名農村保潔人員基本報酬一年560萬元,其中,300萬元由縣財政補助,160萬元來自農村居民每人每月“一元錢”,62萬元為場鎮清潔費收取,不足部分由鎮、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解決。

  通過建立長效機制,羅江縣探索出了一條全域解決農村垃圾治理難題的方法,形成了資金可籌集、農戶可參與、運行可持續的治理經驗,農村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產生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11年11月,四川省在羅江召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暨建立收運機制工作現場會,在全省推廣羅江的經驗。

  監督機制咋運行

  按四級網格管理單元劃分,實現轄區全覆蓋、無縫監督管理

  垃圾治理好了,優美的生態環境、花香果甜的自然風光,為羅江吸引了周邊城市甚至外省的眾多游客。嗅覺靈敏的投資商也紛紛找上門來,建起了鄉村酒店,租借農戶家閑置的民房改建成民宿旅社,農戶入股分紅。

  有甜蜜,也有煩惱。來旅游的人多了,垃圾量也上來了,清掃分類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為了提高垃圾分類收集效率,當地變“粗放式收集”為“源頭精細分類”。人員配置方面,通過競聘上崗、分類培訓等方式,按照每5個村民小組配備1名分類員的原則,配齊分類員245名,確保對農村生活垃圾二次精細分類。

  監督機制也不落后。羅江縣建立健全農村環境治理和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制度,形成垃圾分類監督機制,共劃分為四級網格管理單元。其中,一級網格單元以縣政府為主體1個,二級以行政鎮為主體10個,三級以行政村為主體117個,四級以主要道路、河流、重點院落和重點景區為主體290個,每個網格單元均落實了責任人和工作職責,實現對各自轄區全方位、全覆蓋、無縫管理。

  羅江縣萬安鎮芒江村黨支部書記唐學清告訴記者,村里環境整潔一年上一個臺階,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都感慨:“垃圾分類后,村里環境一點不比城市里差!”

  ■記者手記

  人人參與 難題不難

  公眾是否深度參與、投入能否持之以恒,一直是各地垃圾分類能否走通走遠的關鍵問題。羅江的實踐,不僅智慧,而且可行。

  垃圾分類不只是簡單的物理拆揀,更是社會文明遞進的重要體現,是生活習慣、社會意識、市政管理的集體映射。破解垃圾分類難題,各地政府主管部門除了宣傳教育引導,更重要的是制定清晰標準、完善服務管理、動員群眾參與、構建機制保障。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企、民等多方合力,多管齊下。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助力環境凈化,讓“放錯位置的資源”順利歸位,綠水青山自然會為子孫萬代帶來“金山銀山”。

編輯: 王文偉

垃圾無害化,村里不比城里差

據介紹,近年來通過垃圾分類減量回收,羅江縣已基本解決了農村垃圾面源污染問題,實現了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助力環境凈化,讓“放錯位置的資源”順利歸位,綠水青山自然會為子孫萬代帶來“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