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除了提高運力,此次調圖還壓縮了多條線路的運行時間、新增旅游路線等,可見鐵路部門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挖掘高鐵運輸能力的信心。
與此同時,4月21日起,我國東南沿海高鐵將迎來首次跨省調價,這也是通過市場手段對客流進行調節(jié)。
4月21日起,我國東南沿海高鐵將迎來跨省調價,涉及沿線的上海、杭州、福州、深圳等城市。調整后的票價有升有降,如深圳北至潮汕區(qū)間二等座票價,D3108次列車漲幅19.6%,D7406次則下調18.4%。總體而言,繁忙車次、高檔席位、短途票價上調居多,早班車次有所下調。
雖說票價有升有降,但鐵路部門通過調價增加收入提高效益的意圖卻不難看出,這也正是老百姓的擔憂:今后鐵路票價會一直漲嗎?漲價后,服務能跟上嗎?
評論
價格改革背后,要看得見服務提升
從2015年年底發(fā)改委出臺改革高鐵動車組定價的新政,到今年4月21日高鐵第一次跨省調價,中國鐵路總公司走出了高鐵票全面自主定價的第一步。
消費者都不喜歡漲價,但高鐵票調價,有現實合理性與必要性。從上海到深圳的東南高鐵,日均開行列車622列,平均上座率80%,但賺不到錢。為什么?還是因為票價偏低,且明顯低于同區(qū)段公路票價。比方,從廈門到深圳區(qū)間,公路運輸時間8小時,票價372元;高鐵運輸時間3.5小時,票價150元。高鐵票價多年不漲,的確有利于乘客,但有競爭力的出行服務無法獲得有競爭力的市場票價,的確如被扼住咽喉。如果一條成熟的黃金線路都很難盈利,的確會讓人擔憂中國高鐵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