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承載和平發展美好夢想(共建“一帶一路”)
2015-04-14 19:5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荷蘭代爾夫特藍陶工廠,一名生產工人正在給著名的代爾夫特陶塑形。
本報記者 吳 剛攝
2014年10月18日,國內第一個經滿洲里口岸過境直達莫斯科的國際集裝箱班列,在遼寧營口港裝完55節車皮之后徐徐開出。
本報記者 李 舸攝
文萊民眾饒有興趣地參觀“海上絲綢之路”展覽。
本報記者 楊 謳攝
曾經,世界這樣追問:“‘一帶一路’是什么”,“‘一帶一路’將給世界帶來什么”……
如今,世界這樣回答:“偉大的國家應當參與偉大的事業,而‘一帶一路’是真正偉大而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業”,“‘一帶一路’將幫助整個沿線地區以和平而繁榮的方式共享發展成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應者云集。僅一年多時間,一系列務實合作開展起來,一系列早期成果舉世矚目。
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告訴世界:“‘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全面闡述了“一帶一路”的內涵與布局。
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迎來新機遇。
大合唱匯聚心聲
“超鏈接”亮點紛呈
善弈者,謀勢。一個偉大構想的孕育,需要端起歷史的望遠鏡思考沉淀,亦需要將鏡頭拉近到當下審時度勢。
回望歷史,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觀察當下,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人類社會越來越朝著安危與共、榮損相依的命運共同體邁進。
基礎設施落后,仍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突出的發展短板,也是阻礙各國實現互聯互通的頑疾:有的國家的主要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一天最多只能供4—6小時電;有的國家兩城市間560公里路程,人們需要顛簸16個小時之久……
中國人說,要想富,先修路。“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提供了平臺,讓各國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構架成為可能。沿線各國紛紛響應,對接發展戰略,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
柬埔寨首相洪森說,柬方希望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拉動本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參與區域一體化進程,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埃及總統塞西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為埃及的復興提供了重要契機,埃方愿意積極參與并支持。
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符合時代要求,有利于充分調動本地區發展潛力,亞投行建設也將增強本地區經濟發展力量,哈薩克斯坦提出建設“光明之路”計劃,愿意與“一帶一路”銜接,共同推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在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方以更加積極、長遠眼光發展新中合作,契合“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創新合作理念,豐富合作內涵。
目前,已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中國已同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簽署了同“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合作協議。
將目光放遠,越來越多對接發展的“超鏈接”積極醞釀,整裝待發——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最近撰文指出,“一帶一路”是從經濟角度對國際經濟合作做出的中國式規劃。歐洲應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圍繞其制定發展路線圖,并將其與歐盟委員會提出的30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對接。
印尼貿易部、旅游與創意經濟部前部長馮慧蘭表示,印尼是首個聆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地方,總統佐科上任即提出“海洋強國”戰略,協同發展必將產生巨大能量。
印度《商業標準報》指出,“一帶一路”可以與印度的“香料之路”“季風工程”等對接起來,形成中印合作的新起點和新亮點。
這是氣勢雄壯的合唱,聲震九霄。“不管征程多么曲折、多么漫長,勝利總是屬于那些永不放棄、百折不撓、攜手前行的人們。”
新引擎推動發展
新開端改善生活
國際金融危機陰云未散,謀發展、促繁榮的緊迫課題擺在世界面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潛在增長率的影響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顯現,提高潛在產出應成為優先考慮的政策方向。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既有新興市場國家,又有發達國家。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巨大。
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一大亮點。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進一步推動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
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謝爾蓋·薩文斯基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還為中亞國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中亞五國總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6000萬,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處于連通歐亞的關鍵地理位置。然而,沒有出海口嚴重限制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僅能使中亞地區變為歐亞間的便利走廊,還能拓展中亞地區與外部世界的聯系。
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黃斌表示,中國擴大從泰國進口農產品,將有助于減輕泰國所面臨的國際市場價格持續下行帶來的壓力,有利于增加泰國農民收入。從目前來看,中國企業也將加大對泰國橡膠、木薯等農產品深加工,新能源開發,高端設備制造和高科技產品開發等產業的投資。
“26歲的火車司機阿扎馬特·庫利耶諾夫將黑色的操縱桿向前推,1800噸重、近半英里長的特快貨運列車由中國重慶出發,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一家西方主流媒體記者跟隨火車司機的行程,描繪了渝新歐國際鐵路大動脈的景象,“這條陸上運輸線得以復蘇,每年中國生產的數以百萬計的筆記本電腦及配件,由此運往倫敦、巴黎、柏林和羅馬等歐洲城市的客戶。”
這一切,僅僅是開始。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海關監管進出境的16條中歐貨運班列運送貨值達到48.62億美元。目前,中歐貨運班列運輸的主要貨物為筆記本電腦、汽車配件、百貨用品等,給沿線國家帶來商品繁榮與生活改善。
正如麥肯錫公司董事長、全球總裁鮑達民所說,“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后,世界將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不僅能促進互聯互通,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承載著世界近2/3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攜手前行,勢必將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也將為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開辟廣闊空間。
大思路開放包容
眾行遠前景廣闊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有人稱之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塑造以自身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的開始。面對種種猜測與顧忌,中國以真誠釋疑、以事實服人。
“一帶一路”誕生于經濟全球化時代,是開放合作的產物,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愿景與行動》明確指出, “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的、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俄羅斯到蒙古國,從印度到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從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到北京APEC,習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場合闡述“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與意義,就“一帶一路”建設同各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宏大的構想,壯闊的思路,引起廣泛的共鳴。
從倡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并邁出實質性步伐到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從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到深化金融合作,中國為“一帶一路”建設潛心耕耘、布局謀篇,務實有效的舉措贏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
截至4月12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而申請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和地區總和還大大超過這個數字。這是各國對中國方案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世界對“一帶一路”建設寄予的信心與期待。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中國資本“走出去”并不是資本的一廂情愿,而是資本接受國的客觀需要。以“一帶一路”為例,沿線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是貧窮的國家。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間里,這些國家急需發展并擺脫貧窮狀態。在所有大國中,只有中國才有能力實施大規模的發展計劃,幫助它們發展。
“一帶一路”是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的,是國際社會廣泛期待、勢將為各國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盛舉。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薪火相傳。展望未來,一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鑒之路,正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拓展開來,承載著和平與發展的美好夢想……
(本報記者吳綺敏、趙成撰稿,本報駐外記者莊雪雅、曲頌、楊謳參與采訪)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4日 06 版)
編輯:王進
關鍵詞:一帶一路;班列運輸;和平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平與發展
2015-04-14 10:28:00
2015-04-14 07:11:00
2015-04-14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