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11月3日消息(記者李佳 張棉棉)11月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在杭州開幕,大會以“新變革 深融合 強驅動”為主題,為期兩天。
作為服務型制造十三五收官活動,大會在展示我國服務型制造最新發展成就,全面解讀服務型制造相關政策、發展模式和最佳實踐的同時,還集中發布了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和共性技術目錄編制方案,啟動服務型制造標準化工作。
大會亮點:首個服務型制造研究院揭牌
今天(3日)上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與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方合作創建的我國首個服務型制造研究院揭牌。研究院將采用“公司+聯盟”的建設思路,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的內生活力和創造力,整合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海內外資源,以“小核心”帶動“大協作”,聯合社會各界資源,聚焦服務型制造領域產業政策和理論研究,突破重點行業發展模式瓶頸和共性技術問題,解決企業服務型制造轉型的產業化和工程應用問題,助力中國制造業樹立客戶至上觀念和產業生態系統觀念,為建設制造強國添磚加瓦、搭建平臺。
國內首個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發布
大會還發布了國內首個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服務型制造區域發展指數(2020)》報告,總結各地服務型制造發展成果與經驗。報告顯示浙江、江蘇、廣東、上海、四川、福建、安徽、遼寧、云南和河北10省服務型制造發展領先。
該指數報告是在各省區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積極支持下,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牽頭,聯合行業協會、骨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共同編制。通過探索構建基于發展環境、工作基礎、發展成效、融合程度四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地區服務型制造發展狀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從而描繪出我國服務型制造發展的總體輪廓。
指數報告的發布為我國制定服務型制造發展戰略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提供有力支撐,為各級政府探索差異化的服務型制造發展模式、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提供有益參考,進而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躍升,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服務型制造基礎和術語》標準,為服務型制造的標準化奠定基礎
會上發布了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編制的《服務型制造基礎和術語》標準,界定了服務型制造基本框架和術語定義,明確了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基本概念與范圍,為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的構建奠定扎實基礎,開啟服務型制造標準化工作新起點。
《服務型制造基礎和術語》標準的制訂,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完善服務規范標準,加強標準研制,逐步健全支撐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標準體系的要求,旨在切實推動服務型制造標準化工作。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服務型制造標準化工作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對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