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表示,一些小商品批發市場疏解騰退后,原址將改造為綠色空間或者引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市民將可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服務。
盧彥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實施已接近3年,各項工作推進有序,無論是疏解非首都功能,還是交通、產業、生態3個領域的率先突破,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他引用中國社科院的問卷調查稱,三地老百姓對京津冀協同滿意度較高,75%的受訪者感受到了京津冀協同交通一體化帶來的出行方便。盧彥說,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領域近年推進的力度非常大。2015年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組建到位,形成城際鐵路網規劃,編制并上報國家發改委。2015年12月30日,京唐城際控制性工程先期動工。到2020年,將在京津冀范圍之內形成京霸、京唐、京濱、城際鐵路聯絡線、廊涿、崇禮、環北京城際等9條城際鐵路,三地居民可享京津保唐軌道交通一小時交通圈。
針對公眾關注的天意、官園、萬通等小商品批發市場關了以后,原址規劃作什么用途?能不能修建成花園?盧彥回答說,北京市堅持疏解、整治與提升“一體謀劃”,騰退空間可以用“四個得到”來概括:得到大量綠色空間;得到更多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得到更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務;得到更多高精尖產業的就業機會。
盧彥進一步解釋,騰退之后,原址改造為大量綠色空間正是市民所需要的,比如華北地區最大的西直河石材市場,騰退了180萬平方米,最后獲得13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其次,得到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盧彥舉例說,西城區的幾個職業學校騰退了校區1.9萬平方米,騰退后用來補齊中小學教育資源的短板,周邊居民獲得了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第三,獲得更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務。盧彥說,北京正在推進社區一刻鐘服務圈建設,在2016年新建和規范了全市1700個便民服務網點,其中包括415個社區菜市場、連鎖菜店、生鮮超市等,以推進解決居民生活不方便的問題。
第四,隨著產業優化提升,人們將獲得更多高精尖產業相關的就業機會。比如在門頭溝科技園誕生了創客工廠,今年內,將有上千創業者在門頭溝開始新的創業,這是空間結構所出現的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