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尋親少年劉學州走了。“陽光照在海面,我也歸于大海。從這里結束自己的一生,也帶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他的微博長文遺書,字里行間都是悲愴。一出生就被賣、四歲養父母雙亡、主動尋親卻遭遇“二次遺棄”……感慨他命運多舛的一生,指責其親生父母狠心之余,我們不能不反思、不能不指責那些在此事件中對這位少年任意打擊和謾罵的網絡暴力元兇。

在此事件中,真相還未明時,網絡潮水卻已洶涌而至,私信攻擊,各種質疑和詆毀的污言穢語,向著這位尋親少年席卷而來。如果說親生父母的二次遺棄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那么,肆無忌憚的網絡“噴子”又何嘗不是隱形的“劊子手”?網絡暴力的污濁暗流吞噬了他生的希望,壓垮了他人生最后一根稻草。

而今,在逝去的生命面前,煽風點火的“兇手們”良心痛了嗎?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暴力者不僅無情,也踐踏了法律。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憲法第三十八條也明確指出,禁止用任何辦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誣陷。

25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即日起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重點整治借疫情、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進行人肉搜索、辱罵攻擊等網絡暴力行為,切實維護網民利益。以良法善治之力整治網絡暴力,對網絡空間亂象需警鐘長鳴、長抓不懈!與此同時,相關平臺也應客觀引導輿論導向,充分發揮監管和治理責任。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倡導網絡文明,果斷對網絡暴力亮劍說“不”,讓網絡空間少些戾氣,多些善意、寬容與包容,讓網絡暴力沒有生存空間。

這一記警鐘,值得每一個人深思,更愿每一個“劉學州”都能被善意禮待。(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胡輝)

編輯:趙亞蕓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