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務院決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用市場化思維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
央廣網財經北京4月2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要修一條清澈的水渠不僅要有水源,還需要資金的“活水”來支持。像能源、交通、環保、市政這些基礎設施,都離不開資金包括社會資本在內的資金“活水”。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飛速,一方面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投資,另一方面也和不少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有關。
如今,“活水”引入的渠道越來越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決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辦法》明確,境內外法人或其他組織均可通過公開競爭,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并獲得收益。完善特許經營價格或收費機制,政府可根據協議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可給予差異化信貸支持。允許對特許經營項目開展預期收益質押貸款,鼓勵以設立產業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項目資本金,支持項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
可以說,此舉既能為基建提供籌資渠道,又利于盤活社會資金,達到“一箭雙雕”之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將就此分析。
經濟之聲:國家決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領域開展特許經營。為什么是這些領域?做出這個決定的深意何在?
李佐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方面是五大領域是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最重要的一些領域,它不僅具有經濟意義還有很多社會意義。第二個原因是這五大領域來說相對來說比較缺錢,而且又迫切需要發展,所以需要通過科學經營的方式解決,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第三個理由是這五個領域相對來說開展科學經營條件比較容易具備,另外就PDP模式發展也探索了很多相關的經驗,至于有何深意我想最主要就是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個方面就是想通過這個領域的特許經營來達到改革的效果,因為特許經營也是我們投融資改革或者整個政府改革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這項改革可以解決資金來源提高效力,保障服務的問題。第二個方面它可以創新,因為特許經營本身也是政府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為廣大的企業和創新者提供了新的創新舞臺,第三個它也可以實現一個穩增長的效果,因為我們要實現穩增長需要通過雙引擎來實現,除了激化民間活力之外,還要通過增加溝通產品和服務供給來實現穩增長的效果,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惠民生,可以起到惠民生的效果,因為本身這些領域也是我們國家比較重要的民生的領域。
經濟之聲:能不能理解為這次政策出臺,可以理解為從宏觀經濟角度,從收縮供給的角度又增加了一塊擴大需求,這個方向能確立嗎?
李佐軍:應該說基本確定。本身就是我們投資的很重要的需求。
經濟之聲:社會資本會不會懼怕缺錢,或者是從盈利角度來看的話,他們的熱情高不高?
李佐軍:社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暫時還不太高,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特許經營辦法真正認真的落實下去,辦法中的很多政策,鼓勵把它落實下去,估計下一步會激發很多的企業來參與。
經濟之聲:對于境內還有境外的法人,或者組織都可以公開來競爭,這一條規定怎么解讀?
李佐軍:這一條,一個方面就是它反映了允許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國內國外的都行,法人行,其他組織也行。民營方面它也強調了要通過公平競爭來參與。這實際上也是廣大的參與者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方面它是允許參與從投資到建設到運營的全過程,這也反映了特許經營這些領域的環境的全面性。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同時價格也會受到管制,但民營資本投資往往追求回報,怎么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劉艷就此分析。
經濟之聲:這個政策出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收縮供給端轉向了擴大需求端,這個方向您怎么看?
劉艷:應該說提高這種供給端以及這種供求關系基本調整的是能夠緩解地方的一些開發建設壓力,以及民營企業資本的這些流向和導向問題,是對于整個社會投融資結構和投資結構都會有很大的益處的。
經濟之聲:那這一次是不是說未來我們地方政府需要擴大這種基建,同時它們還面對地方債務的風險,那么它們面臨社會短板的時候需要社會資本的幫助?
劉艷:對得,但是這一次的方向也是非常明確的,扎實的。它并不是說大上快上急上這樣一個概念,因為很多事情的確也是急不得,企業也不是為了給你補地方債的窟窿,所以才參與到一個項目里面。關鍵是達成一個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社會合作共贏的機制,建立起來這個合理的這種風險公擔以及收益共享的一個相關機制的關系的梳理,這種共贏的模式是PPP模式,最重要走向一個基本的方向,因為畢竟政府要求的是物有所值,就是你把這活干了就可以,但是企業它要求的是物超所值,也就是它要求有這種高額的回報,但這種回報完全可以通過長期這樣的,包括政府補貼,以及細化各種合同收益,約定好的收益,甚至說土地開放以后的固化收益來實現的,關鍵是大家不能說是過于著急的就是想一次性在一年、兩年就把收益全方位的固定,這是做不到的。
經濟之聲:這也就是您談到的為什么說覺得這個方向是一個扎實的方向,其實它是一個長期的方向。
劉艷:它必須有很多細化的標準,包括像香港地區,它有很強的這種標準化的指南,包括與政府之間關系,以及風險的管控,以及績效的管理,這些都是保障你最終的收益,以及風險最低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
經濟之聲:保障收益,然后讓風險控制到可控的范圍,這是一個前提,在這樣一個產業鏈上是很長的,而且很多細節需要操作的,在這些沒有落地之前,怎么吸引社會資金的熱情?
劉艷:克強總理的明確表態,其中強調了一個要穩定社會預期,有效的展開投資,那么既強調了我們投資的安全性,又強調了我們資本效益回報的一個收入性,那其實對于企業來講,和我們以前的這些經濟項目來講的話,它會發現比投資高回報更具吸引力的是這種安全和法治的環境,關鍵是要雙方共同來享受一種市場趣味的精神,所以誠信實際上是整個PPP項目里貫穿相應的一個靈魂。
經濟之聲:這次出臺的辦法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準入標準,同時規范了特許經營行為,今后特許經營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要持續發展,還面臨什么樣的難點?
劉艷:企業最大的難點第一是項目的選擇上面,因為現在這個中國它開展的拓展的項目很多,包括我們的環保、養老以及系列的這些民生項目,那么企業它在考慮項目的時候,第一個肯定會想到資金回報問題,更重要是對自身經營的平臺要做一個調整,比如過去單純的做一些房地產、公路、交通這些基建,它現在要轉到養老,它必須要打造很多的服務型的行業、服務型的產業鏈,所以說它對企業的轉型要求是比較高的,那么很多企業它又為了達到一個長期持續的一個經營性目的,甚至說資產上市,打包上市,它會及時調整自身這樣一個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