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湖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著力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精心打造“神農架—武當山—三峽”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

建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荊楚文脈賡續工程,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建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長江博物館、天門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標志性項目,加快“萬里茶道”、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申遺,深度挖掘歷史街區時代價值,支持黃石、孝感、恩施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擦亮“文學鄂軍”、“書香荊楚”、戲曲“大碼頭”等特色品牌。建設城市書房、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新空間,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完善全民健身賽事體系,申辦第16屆全國運動會。

打造“神武峽”精品旅游線路

培育萬億級文旅支柱產業。打造“神農架—武當山—三峽”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和100家精品旅游景區,加快建設一批國際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創建一批荊楚文旅名縣、湖北旅游名鎮。

積極拓展“旅游+”“+旅游”,促進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城旅融合、農旅融合、工旅融合,推動文旅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打造“知音湖北”文旅品牌,精心辦好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長江文化藝術季等重大節會。

打造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建立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基礎上的“綠色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著眼更好促進生態價值實現,加快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綠色技術推廣等10大綠色轉型工程,打造城市礦產、綠色建造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支持襄陽、十堰建設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支持黃石、鄂州、仙桃等創建無廢城市,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全國碳市場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建設“荊楚安瀾”現代水網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清單化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長江經濟帶規劃綱要審計反饋問題整改,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計劃,加強水環境風險防控和黑臭水體專項整治,推動空氣質量穩定達標、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著力建設“荊楚安瀾”現代水網,扎實開展丹江口水庫、洪湖、梁子湖、斧頭湖等湖庫水環境治理,確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