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7月18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章東麗)來到西峽縣桑坪鎮磨溝村余衛東家,他正在焊烘干機的遮雨棚。烘干機是用來烘炕中藥材山茱萸的,棚子是過去找別人焊的,他嫌不美觀,今天翻修了一下。
“我說啥也沒想到今天能過上這么好的生活。”放下手中的活,余衛東和我們拉起了家常。
余衛東今年50歲,個頭不高,人略顯靦腆。他家4口人,妻子有精神病,兩個孩子上學。由于沒產業、沒技術、沒發展資金,余衛東本人身體不好,多病,加上孩子上學、妻子治病,他家成了貧困戶。
“我干不了重活,一家人要吃飯、要穿衣,難死了!”余衛東說。
家里只有幾分山坡地,種的糧食遠不夠吃。住的房子是七十年代蓋的爛瓦房。為了生活得欠賬,老賬未還又添新帳,眼看帳越欠越多,沒有還錢的門路,余衛東整日愁眉苦鎖,從未見到他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精準扶貧開始后,他家被評為貧困戶,陽光照進了他這個陰雨連綿的家。孩子上學有保障了,醫療有保障了,又享受到了產業托管項目。住房進行了危房改造,去年“七改一增”,通了水電,鋪設了地板磚,安上了防盜門,修建了新廁所,一家人高高興興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家里有了歡笑,整日愁眉苦鎖的余衛東舒展了眉頭。
生活有了過頭,余衛東渾身增添了許多動力,人也長出了精神。他把自家荒在山上的山茱萸樹墾復出來,加強了管理。他身體不好,別人一天能墾復5棵,他一天只墾復2棵,但是他堅持著。他又在房子后邊種上了天麻。去年這兩項就收入了上萬元。
余衛東越干越有勁。2018年初,他又跟人學了電焊的活兒,置辦了一套電焊機,被集鎮上一個機械廠請去,每天100元工資。廠里閑時,他承接私活,給東家焊個門、西家焊個窗,成了一個“小老板”。
如今,余衛東早已還清了欠賬,前段時間一算帳,自己各項收入以遠遠超過了貧困線。他立即向村里寫了申請,要求脫貧,成了今年的預脫貧戶。
編輯:
汪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