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被地膜覆蓋的田壟便是煙葉田。 邢翀 攝
中新網湖北保康簡槽村5月22日電 (邢翀 周立羽)五月正值煙葉移栽季,白天在家里很難發現村民身影。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是這個季節簡槽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剛入村便能發現漫山遍野被地膜覆蓋的田壟,那便是煙葉田。簡槽村去年種植煙葉近2000畝,收入808萬元,戶平均收入5萬多元,已成為全市煙葉種植第一大村。家家戶戶有產業,家家戶戶有收入,這是大山深處的村落得以在去年底脫貧的最主要原因。
蘇兆俊下田指導煙農移栽煙葉。 邢翀 攝
不少村民感慨道,要是沒有煙葉產業,還真不知道村里會是什么樣。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簡槽村村民主要種植苞米,但在高山濕寒的環境下,苞米長勢差,不少村民一度連溫飽都難以解決。198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
煙葉產業幫助簡槽村實現經濟發展的華麗轉身。但與農作物種植不同,種煙葉對技術非常講究。在精準扶貧的號角聲下,憑借煙葉種植而告別貧困的簡槽村,與其背后的“精準服務”密不可分。
“煙農與企業之間就是魚與水的關系,相輔相成,實現雙贏。”湖北保康縣煙葉分公司經理蘇兆俊告訴記者,煙農與煙葉公司有著十分緊密的結合度,分公司共197名員工,其中162名都常年工作在全縣17個收購點,“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接地氣,把服務送到戶,送到田!”
在育苗大棚內,技術人員對煙農進行育苗指導。 邢翀 攝
在過去的五年里,縣煙葉公司每年都會把有限的種植計劃向貧困戶、貧困村傾斜,無償提供育苗大棚、農機等生產設施,并在農家肥推廣、連片生產示范、地膜煙種植、綠色防治等方面配套扶持和補貼政策。
蘇兆俊說,煙葉種植的全過程對技術要求較高,因此日常的技術服務必須要做到精準。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年度計劃指導煙農種什么品種、育多少煙苗、什么時間育苗;然后根據不同海拔、不同區域指導煙農確定移栽時間和行距;再根據測土化驗結果,參照歷年投入水平,分戶、分田制定、下發施肥通知單。
前期工作完成后,還要進行精準防控,即煙葉公司定點觀測、定時發布煙葉病蟲害預測預報,推廣生物防治新技術;煙葉成熟后,烘烤是最考驗技術的環節,除了投資建設標準化、智能化烤房外,公司還會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在收購時,技術人員會指導煙農正確分級、科學保管,以保質保量。
簡槽村村民韓朝東在外打工多年,決定回鄉種煙葉時發現自己跟鄉親們比落后太多了。“主要是技術跟不上,一竅不通。”回鄉第一年,村干部和技術指導員往他家跑的次數已多得數不清。三月大棚育苗、四月大田整地、五月煙葉移栽、七月烘烤加工、九月收購交易、臘月深翻冬炕,技術員都得給老百姓指導。
煙葉公司無償提供育苗大棚、農機等生產設施。 邢翀 攝
2015年,韓朝東的煙葉收入有8萬多;2016年到了10萬多,今年他種了20多畝……
煙葉種植也最怕惡劣天氣。2014年,簡槽村經歷了種植煙葉以來最為嚴重的冰雹災害,全村煙葉幾乎絕收,出現了大量貧困戶。事后,煙葉公司進行了保險賠付,煙農保住了本錢。此后每年煙葉公司還會籌資180萬元,與氣象部門聯合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煙區天氣預報、人工防雹、人工增雨等氣象服務。簡槽村還新增一枚防雹火箭炮,有效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簡槽村已成為全市煙葉種植大村,并憑借煙葉產業發展于去年底脫貧銷號。 邢翀 攝
在保康縣,不僅煙葉產業,茶葉、藥材、油用牡丹、藍莓等其他產業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精準服務經”。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命根子”,作為國家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培育脫貧主導產業是保康縣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有效促進了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致富。數據顯示,目前全縣已有7000戶1.88萬人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超出預期計劃2200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