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月10日消息(記者張順鵬)西江奔騰,浩浩湯湯;北江蜿蜒,穿越群山;東江溫婉,潤澤兩岸,三江共同匯流入珠江,以悠悠綠水滋養嶺南大地,串聯起青山翠谷與繁華城鎮,成為綠美廣東的生態引擎、靈魂脈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于廣東而言,“綠水”是推進生態建設的資源稟賦,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十足底氣。作為海洋大省,廣東大陸海岸線長達4114公里,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海域面積達17.8萬平方公里,為海洋牧場綠色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廣闊的空間。2023年,廣東省海洋產業生產總值約1.88萬億元,占全國18.9%,連續29年穩居全國首位。

“在以新質生產力營造‘綠水青山’的新征程中,廣東‘綠水’這篇大文章,完全可以濃墨重彩。”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如是說。

位于湛江雷州市覃斗鎮的海威海洋牧場(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讓“綠水”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提出:“要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上取得新突破,精準發力植綠護綠擴綠,持續用力減污節約降碳,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通道。”

數據顯示,廣東以占全國1.9%的國土面積,產生了占全國6.5%的水資源總量,水資源總量在全國排名第5。如何能統籌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以“人水和諧”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賦能?對此,廣東早已有先行先試、善作善成的布局。

近年來,廣東省生態環境部門深入實施碧水攻堅行動,不斷強化對重點國考斷面的一線排查、駐點巡查、技術指導和水質預警會商督導,開展“保優增優”斷面沖刺行動。截至2023年底,10個重點國考斷面所在水體的重要一級支流,劣V類比例較“十四五”期初下降36.2%,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同時,廣東深入推進近岸海域水質達優攻堅,實施珠江口海域攻堅行動,陸海統籌、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一河一策”推進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以河流入海斷面總氮濃度負增長為目標,并謀劃實施重點治污項目,帶動源頭削減總氮排放量。

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海邊路(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我們還制定了廣東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指南,實施美麗海灣建設和海灣綜合治理提質增效行動。開展省級美麗海灣評選,積極申報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打造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美麗海灣‘廣東樣板’。”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此外,廣東積極抓好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強化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健全完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執法協作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在系列組合拳的齊齊發力下,近年來,廣東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2.3%,為有監測評價以來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三年達90%以上,生態環境質量走在全國前列。

放眼如今的南粵大地,處處秀水長青。河源萬綠湖、東莞華陽湖、廣州流溪河……星羅棋布的湖泊,縱橫交錯的河涌,構筑成廣東如詩如畫的“綠水”勝景。執生態環境保護之筆,廣東正揮毫潑墨,勾勒出一幅幅“綠水”畫卷,讓綠色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也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廣東經驗”。

河源萬綠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

“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可以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這不是一對矛盾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僅能夠帶來美好的環境,同時也能夠轉化為財富。”徐曉霞認為。

綠美廣東,漁業先行。在廣東海洋強省的建設進程中,漁業是重要的支撐之一。而論及廣東漁業,又不得不提到在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表現亮眼的廣州番禺。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的番禺,區域內咸淡水交匯,潮流水豐裕,發展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番禺積極依托漁業產業基礎優勢,以科創聯盟,打造名優現代漁業產業園科技支撐平臺、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等重點項目平臺為契機,大力發展名優漁業,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打造產業漁港、幸福漁港、生態漁港、人文漁港,番禺這一“魚米之鄉”在實現漁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漁區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持續增進漁民民生福祉。

為打造生態漁港,番禺區投入約18.6億元實施漁港清澈、治水治污三年攻堅行動,新建4個凈水廠將污水日處理能力提升至125.2萬噸。堅持開展海岸保潔、海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深入推進海鷗島、大刀沙等美麗海島、美麗江海岸、和美漁村建設,拆除漁港核心區一河兩岸的棚房369棟并鋪設污水管網,從源頭解決了多年來漁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問題。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讓番禺真正借助“綠水”資源走上致富大道。截至目前,番禺漁業養殖面積54393.15畝,總產量14.9萬噸左右,名特優品種產量超過7.8萬噸,年產苗種超6億尾。三年來,番禺漁區覆蓋的5個鎮街GDP較2021年增長15.7%,其中漁業產值增長14.6%、年產值達39.3億元。漁港經濟區的建設,則促進了漁區群眾的轉產轉業,帶動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增加,番禺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連續6年位居廣東省第一。

為進一步推動漁業產業向高效、綠色、智能方向發展,2024年12月21日,廣東年魚營銷之2024廣州名優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大灣區(番禺區)綠色漁港建設發展研討會在番禺舉行。活動現場發起《“綠美廣東·綠色漁業”倡議書》,其中提到樹立生態優先理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建立行業標準體系、推廣綠色健康產品、鼓勵綠色科研投入、強化行業交流探討、彰顯綠色漁業擔當與影響共7項內容,倡導廣大漁業從業者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番禺綠色漁業發展的資源稟賦在珠三角、大灣區有著普遍性,因此,其推動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做法也有可比性、推廣性和可借鑒性。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對發展綠色漁業、助力綠美廣東建設的倡議給予充分肯定、全力支持。”徐曉霞表示,綠色漁港,未來可期,希望水產行業各界加快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力爭以番禺之先行先試,漁業之綠美發展,影響和促進更多區域、更多產業齊頭并進,推動一枝爭春到滿園春色,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更多求真務實的貢獻。

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以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化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重要抓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藍圖中,“綠美廣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