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3部作品綻放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
梨園戲《朱文·贈繡篋》
梅林戲《關公怒·巧推》
莆仙戲《目連·后花園咒誓》(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日前,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評選結果揭曉。由福建省劇協組織選送的3部作品榜上有名,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呈演的梨園戲《朱文·贈繡篋》、泰寧縣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呈演的梅林戲《關公怒·巧推》和莆田市莆仙戲非遺保護傳承中心呈演的莆仙戲《目連·后花園咒誓》榮膺“優秀劇目”稱號,來自這三個劇團的鄭雅思、焦俊強、吳莎莎等3位主演均獲評“優秀青年傳承人才”。
此次展演在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進行,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省文旅廳等單位聯合主辦。展演為期6天,匯聚了全國41個代表性稀有劇種的41個劇目,其中還包含藏劇、苗劇、壯劇、彝劇、漫瀚劇等多個少數民族劇種。參演院團多為地市、縣級基層劇團和民營劇團。演出以折子戲、戲曲小戲、經典劇目選段等形式,集中展現中國戲曲稀有劇種的藝術特色與當代傳承發展成果。
梨園戲上路流派傳統劇目《朱文》,包含“贈繡篋”“認真容”“走鬼”三折,是明代《永樂大典》中記載的“宋元遺篇,海內孤本”。風格古樸蒼勁,是梨園戲作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重要見證。此次演繹的《贈繡篋》,講述了北宋年間,書生朱文尋親不遇,投宿客店。半夜,一名叫“一粒金”的女子,自稱是客店主人的女兒,借點火之名,對朱文百般糾纏。最后,一粒金取出裝有十文太平錢的繡篋,贈送給朱文為記,約定結為夫妻。翌日,朱文在客店中喝茶,從繡篋中取出太平錢作為茶資。誰知客店主人夫妻認出繡篋及太平錢乃是其亡女“一粒金”陪葬之物,并引朱文辨認亡女遺容。朱文驚呼昨夜遇鬼,倉皇出逃途中,又遇“一粒金”攔路追隨。“一粒金”究竟是人是鬼,撲朔迷離。
梅林戲《關公怒·巧推》講述的是三國紛爭時,王媽媽送孫兒去學藝,不料孫兒被前去撫民息亂的關興馬后蹄踢倒在地,當時因軍情緊急,關興留下銀兩便匆匆離去,不意釀出一樁命案。王媽媽前去生陽縣告狀,地方官互相推諉的故事。作品取材元雜劇,是和其他劇種融合創新的劇目,以丑行應工,借鑒了木偶戲中的肢體動作以活化本劇人物形象,使得表演更加詼諧幽默,曲譜融合了當地民間小調,使之成為一出獨具地方特色的梅林戲。
莆仙戲《目連·后花園咒誓》出自古老劇目《目連》的一折,講述的是劉四真聽從劉賈教唆,破戒殺牲開葷。此后種種不但矢口否認,反而持香到后花園咒誓,被眾鬼卒百般拷打。后悔莫及的劉四真,與兒子訣別后吐血身亡的故事。此折戲中,劉四真的一出重頭戲,人物從青衣跨度向潑旦,飾演者應用錯步叉腰、顛步顫肩、戳指逼杵等夸張的形體動作,把人物的膽寒心虛、六神無主的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極具奇、古、特的藝術色彩。(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鄭瑋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