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意見》圍繞污水處理收費、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節水價格機制、電價機制四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明確對非居民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逐步將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這一綠色杠桿能否繼續撬動環保的困境?《意見》的出臺將對老百姓、企業有哪些影響?
近些年,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價格機制作為綠色杠桿,已經在我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節水、節能環保等問題不容忽視。
此次出臺的《意見》正是以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從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等4方面提出了16條措施。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伴學介紹,《意見》明確,2020年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并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具體來說,就是對分類投放垃圾的,可以適當實行低一些的收費標準;對不分類投放垃圾的,實行高一些的收費標準。同時鼓勵地方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招投標方式,擇優選擇有資質的企業承擔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工作,鼓勵探索市場化運營方式。”
針對存在感染性、腐蝕性的醫療危險廢物、工業危險廢物和社會源危險廢物,《意見》提出,要合理核定醫療廢物處置定額、定量收費標準;加強工業危險廢物和社會源危險廢物處置成本調查,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收費標準。
此外,作為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盡管此前,階梯水價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培養了老百姓節約用水的意識,但從實踐來看仍然不夠。因此,《意見》進一步明確:逐步將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周伴學介紹,“進一步拉大特種用水與非居民用水的價差,缺水地區二者比價原則上不低于3:1。激勵提升供水質量,促進節約用水。特別是提出對‘兩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實行更高的加價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現階段,我國農業用水占全國用水總量的60%以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表示,農業用水雖然是目前的用水大戶,但也是我國節水潛力所在。因此,要全面推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在農業綜合水價改革試點地區將農業水價一步或者分步提高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有條件的地區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
針對已經完成農業節水改造的地區,牛育斌表示,要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條件下,提高農業水價。“完成農業節水改造的地區,要充分利用節水騰出的空間,提高農業水價。一方面可以促進水資源節約,另一方面不會增加農民的負擔。”
除此之外,針對污水處理、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意見》明確: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的動態調整、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等五大價格機制,切實實現高污染、高收費,低污染、低收費;充分發揮電力價格的杠桿作用,推動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
由于此次《意見》涉及的水費、電費、垃圾費、污水費關系到千家萬戶,涉及城鄉居民切身利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岳修虎表示,各地要因地制宜、創新探索,算好經濟賬和長遠賬。“文件當中提到要把生態環境的成本納入經濟運行的成本,這必然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和費用。但是我們不能只算經濟賬,還得算生態賬,算綜合賬和長遠賬。在價格政策制定和價格改革過程中,不影響民生,充分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特別是要切實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不受影響,是我們堅持的一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