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日消息(記者楊博宇)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自9月1日起《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至今已整整兩個月。然而近期發生的“外賣送餐員偷吃顧客飯菜又吐回”事件再度引發公眾對于外賣配送安全的關注。一份外賣從餐廳后廚最終送到顧客餐桌的過程中,究竟哪些環節會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仍存在哪些漏洞需要及時補齊?
環節一: 打包裝盒。
據了解,對于外賣行業使用的餐盒,目前尚未有具體成分標準。而對于是否為可降解環保材料、是否有利于日后處理也沒有相關規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絕大部分外賣配送餐盒都是由餐館自行采購并提供。而根據中消協此前發布的2016年網絡外賣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由于外賣包裝的標準不一致,店鋪人員由于時間的緊迫性等原因,很容易忽略外賣的包裝,導致包裝破損、實物撒漏、串味等影響消費者食用的現象經常發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餐盒作為外賣打包過程中唯一與食物直接接觸的容器,其安全性尤為重要。如果餐盒含有有害物質,會直接導致食品安全風險,“(餐盒)不能含有有害物質,能夠保證儲運過程中不受有害物質遷移的食品安全風險出現,比如你接觸的紙制品,不應該含有熒光性物質,餐盒的重金屬遷移、脫色試驗、溶劑殘留的總量、聚丙烯單體的殘留總量等,塑料制品都有嚴格的規范。如果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遷移超標了,都有可能是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環節二:包裝袋密封。
近期發生的外賣小哥偷吃顧客飯菜又吐回事件引發公眾對于外賣包裝密封的關注,隨后也引起了給外賣包裝“加封條”的討論。在朱毅看來,外賣食品的密封包裝能否防止人為和意外污染也是配送環節中較為重要的一環,“在配送的路程中,如果密封不足夠合理就不能夠完全杜絕配送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人為的或者意外的操作打開餐盒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有可能有意外的投入、打開之后的環境污染物進入!
環節三:配送箱衛生。
一段時間以來,餐飲配送箱的衛生問題陸續被媒體曝光。
消費者:打開有一股剩飯的味道,摸一下很油。
消費者:你這個箱子里面要不要洗?
送餐員:不洗,我沒來幾天,反正我沒洗過。
今年7月,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外賣平臺發布了行業內第一個《消毒餐飲配送箱(包)》團體標準。朱毅表示,配送箱實際上是防止外賣食品受到二次污染的又一道屏障,“配送箱是餐盒存在的外環境,它的干凈與否和餐盒內部食品安全息息相關。防止路上人為的打開,以及灰塵、雨水等污染,這是對它一個最基本要求!
今年9月1日,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外賣配送平臺共同起草的《外賣配送服務規范》正式實施!兑幏丁穼ν赓u配送服務流程、服務質量等做出詳細規定,其中包括配送人員必須年滿18周歲、商戶應在10分鐘內確認訂單、外賣配送員不應進入消費者家中、禁止收取小費等。規定雖然具體,但也有相關人士指出,由于這一新規只是一個團體標準,執行過程中相對缺乏強制力?爝f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如果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或者管理辦法,應該說沒有約束力,相當于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約。建立標準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另外一方面是設置一定的門檻,讓不符合規范的公司不能進入外賣配送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外賣配送服務規范》標準的出臺對服務人員的準入設立了門檻,而部分外賣平臺也對新規的實施做出了響應。面對這些外賣配送當中的各個環節潛在的安全風險,外賣平臺又該如何把關?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