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聚焦‘五子’聯動看首都高質量發展”特稿,用數據曬出北京“五子”聯動發展亮點成績單。2024年監測結果顯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迸發新活力,“兩區”建設呈現新局面,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實現新突破,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
從總體看,“五子”聯動助力首都經濟發展質效齊升。從產業結構來看,北京第三產業占比保持在80%以上,其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3個行業占三產的比重合計超過50%;工業中,電力、汽車、電子、醫藥行業占比近六成。同時,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過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超過萬億;2024年1至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6%,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0.5%。
“五子”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推進。研發投入強度穩居全國首位,自2019年以來保持在6%以上,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達到16%以上。截至2024年末,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1115家,總估值5949億美元,數量和估值保持全國第一;截至2024年11月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9786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量65.8萬件,同比增長1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1.1件,穩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15.9%。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深走實。2023年京津冀GDP合計超過10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9倍,2024年1至3季度三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萬億元。三地深入推進創新協同和產業協作,2023年互相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1286.9億元,其中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超1倍。三地聯合繪制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2023年規模以上法人單位在區域內跨省(市)設立分支機構近萬家。“1小時通勤圈”持續構建,加快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截至2023年底,三地成立高校聯盟20余個,6.4萬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一卡通結”,河北養老機構收住京津戶籍老人近5000人。
北京扎實推進“兩區”建設,以首善標準打造高水平開放新高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率先實現外資企業設立“全程網辦”,網上開辦企業占比達95%以上,電子營業執照應用量1.9億次,穩居全國首位。2024年1至11月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777家,同比增長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2024年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員1827萬人次,辦理出入境航班11萬余架次,同比分別增長90%和76%。
關注精彩內容